古黟黑茶

古黟黑茶

安徽黟县特产黑茶,属后发酵茶,色泽乌褐,汤色橙黄,兼具普洱的霸道与独特干姜草香,以“柔和醇厚、回甘快”著称。

所属大类
发展历史

源于宋代“运合茶”,明清时期随徽商远销广东、香港及东南亚,因产自安徽得名“安茶”。

民国时期鼎盛(全县47家茶号),抗战后停产,20世纪80年代祁门率先恢复,2010年郑连军挖掘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技术重启黟县黑茶生产。

锡格子茶俗:黟县春节待客礼仪,以锡格盛放茶点、茶叶蛋,配绿茶/红茶,寓意“步步高升、留福在家”。

生长环境

黟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多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海拔高、云雾多,土壤肥沃。

茶园多分布于高山(如美溪乡千亩茶园),周边种植芳香花木,自然陈化中吸附花香。

产区

核心产区: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生态产茶县,以美溪乡高山茶园为核心。

延伸产区:毗邻的祁门县(安茶复兴地)。

分类

茯砖:含“金花”(冠突散囊菌),菌香显著,促消化降脂。

天尖:散茶形态,嫩度高,香气清雅。

黑砖:紧压茶,色泽乌润,耐储藏。

花卷:竹篓紧压成柱形(如千两茶),后续持续发酵。

茶树

主要品种:国家级茶树“槠叶种”中小叶种,严选一芽二叶原料,芽叶粗壮带梗。

等级

特级:原料嫩度高,金花茂盛(茯砖),陈化3年以上,滋味醇厚。

一级:条索紧结,汤色橙红,适合日常饮用。

二级:含梗量稍高,适合煮饮或调饮。

外形

条索形(散茶),砖形(茯砖、黑砖),柱形(花卷)。

茶叶图片
香气

干姜草香,青草香,草药香,果脯蜜饯香(杯底持久),菌花香(茯砖)。

滋味

微苦,收敛性强,回甘快,醇厚,滑,柔。

功效

清热止血,解毒消肿,消瘴避邪,消食(显著促消化),去肥腻(降脂),益寿提神(优于普通绿茶)。

工艺

杀青→揉捻→渥堆(轻发酵、小堆翻堆)→复揉→干燥→汽蒸提香→压制成型→陈化。

工艺特点:

轻发酵保留香气,分小堆(100-1000斤)每4小时翻堆;

三年以上自然陈化,专用木仓控温湿;

紧压工艺融合徽州三雕,制成茶砖、茶画等艺术品。

冲泡

茶具:陶壶或紫砂壶(吸附堆味);

水温:100℃沸水,茶水比1:40;

步骤:温杯→投茶(壶容积1/4)→洗茶(5秒速出)→正式冲泡(首泡15秒,2-3泡10秒,4-7泡20秒)→煮饮余茶。

品饮

忌空腹饮,饭后半小时最佳;

前四泡感受香气变化(干姜→果脯香),5-6泡品醇厚感;

陈茶煮饮风味更佳(10年以上茶汤粘稠)。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