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龙绿茶
六龙绿茶属烘炒结合型绿茶,广西南丹县特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认证)。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结、色泽翠绿披毫;汤色碧绿明亮;香气鲜嫩馥郁;滋味鲜爽回甘”。主产于六寨镇龙马群山海拔800-1000米云雾带,茶树龄多在30年以上,年产量约2250吨(2025年数据),以“六龙白毫”“六龙翠片”为代表,获国际茶博会金奖等荣誉。
发展历史
宋元起源:约800年前莫氏土司时期始种,龙马村为发源地。
近代振兴:1932年桂系将领莫树杰辞官返乡,建“子华公园”茶园,培植古茶树,更名“六龙茶”(取自《易经》“时乘六龙以御天”)。
现代崛起:1960年代建龙马茶叶基地,改良茶树品质;2011年“六龙白毫茶”获成都国际茶博会金奖;2022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云贵高原南麓,海拔800-1000米,年均温17.2℃,年降水1470毫米,云雾日>180天,昼夜温差>10℃,散射光占比70%。
土壤生态:赤色砂砾岩风化土(pH 4.5-6.5),富含硒(0.018-0.066毫克/千克);森林覆盖率90%,无工业污染,病虫害自然防控率提升50%。
独特性:高海拔延缓生长,春茶氨基酸含量≥5.2%,比低山茶高15%;硒含量为普通绿茶1.3倍,抗氧化效率提升20%。
产区
产区范围:广西南丹县六寨镇、芒场镇等5个乡镇70个行政村。
核心产区:六寨镇龙马村凤凰山余脉,占全县产量60%,为百年古茶树集中地及地理标志核心保护区。
分类
“六龙”系列绿茶分五类:
六龙贡品茶:全手工炒制,条索扁平挺直,豆香显著(头名茶)。
六龙玉芽茶:全芽制,冲泡时芽头三起三落,竖立杯底,滋味甜爽。
六龙翠片茶:扁形茶,色泽翠绿,幽香持久(国际茶博会银奖)。
六龙白毫茶:卷曲成螺形,银毫密布,汤色碧绿(国际茶博会金奖)。
六龙云尖茶:纤细卷曲形,香高味鲜浓,叶底嫩绿。
茶树
主栽 云南大叶种(占比80%):
特性:乔木型,大叶类,树龄30年以上;春茶鲜叶茶多酚≥28.3%,适制浓味绿茶。
种植管理:禁用农药,全程施用麸肥、草木灰;古茶树鲜叶专供特级茶。
等级
按感官品质分(市场惯例):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披毫≥90%,清香持久,滋味鲜醇(价超6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匀整绿润,栗香明显,滋味醇厚(200-400元/斤)。
二级:一芽三叶,墨绿匀整,香气纯正,适制大宗茶。
外形
扁平形(翠片茶)、卷曲形(白毫茶)、纤细卷曲形(云尖茶);汤色碧绿明亮(特级)至黄绿(一级);叶底嫩绿匀亮,肥壮成朵。
香气
清香(主调),栗香(一级)、豆香(贡品茶)、兰花香(云尖茶);冷杯留香>15分钟。
滋味
鲜爽(氨基酸协调),甘醇(茶多酚适中),回甘持久(高山韵清凉感),微带岩韵。
功效
强效防辐射:硒含量0.066毫克/千克,阻断辐射自由基链式反应,防护效果为普通绿茶1.5倍(医学研究证实)。
抗氧化防衰:茶多酚38%+儿茶素复合作用,清除自由基效率比普通绿茶高30%。
无公害优势:禁用农药,农残检出率为零(绿色食品认证核心指标)。
工艺
采摘(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摊青(竹筛4-16小时)→杀青(300℃滚筒快速锁翠)→揉捻(轻-重-轻交替)→毛火烘干(120℃)→足火定形(90℃至含水率≤6%)。
工艺特点:
“高温短时”杀青:300℃钝化酶活性,青草气降低30%;
竹筛摊青:均匀度提升,甜爽度显著增加。
冲泡
茶具:玻璃杯(观赏茶舞)或白瓷盖碗(聚香);
水温:80-85℃(特级茶用75℃,防烫伤嫩芽);
方法:上投法(先注水后投茶),茶水比1:50(3g/150ml),首泡30秒,后续每泡递增10秒,可冲3-4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日饮量≤600ml(防咖啡因过量致心悸);
密封避光冷藏(0-5℃),开封后3个月内饮完(防茶多酚氧化);
服药间隔1小时(鞣酸降低铁剂、抗生素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