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合箩绿茶
信宜合箩绿茶属烘青绿茶类,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特产,国家历史名茶(载入《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清代乾隆贡茶。核心特征为“形美、香甘醇”——外形紧结多毫、翠绿油润,汤色浅绿清澈,具“清香持久、浓醇鲜爽”滋味,并带自然花香味。主产自金垌镇三唛顶茶园(海拔605米),茶园环绕形似“竹箩”的裂石而建,传承古法工艺,2023年核心产区面积300亩,年产量约25吨。
发展历史
乾隆贡茶:创制于清朝乾隆年间(约18世纪),相传乾隆帝品饮后赞“形美、香甘醇,天下奇宝也”,列为贡品;民间有“仙人品茶”传说,题诗“清香招来云外客,美味引出洞中仙”赋予神话色彩。
近代兴衰:民国时期因战乱与火灾凋零;1953年恢复种植,1965年扩至1600亩,1980年后稳定于300亩,年产25吨左右。
现代振兴:1992年、1996年两次获广东省茶叶质量大赛特种优质茶类高分认证;2024年纳入“信字号”区域品牌,获非遗工艺认证。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北纬22°-23°,三唛顶海拔605米,年均温18-22℃,年降水1600-1900mm,终年云雾缭绕(云雾日>180天),昼夜温差>10℃,散射光占比70%。
土壤生态:变质片页岩风化酸性红壤,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pH值4.5-6.0);森林覆盖率68.7%,无工业污染,病虫害自然防控率提升60%。
独特性:茶树生长于形似“竹箩”的巨石裂缝中,矿物质渗透赋予“山野气韵”;野化茶园采用“蟹壳肥”(蟹壳+虾壳发酵),实现农残“0”残留。
产区
产区范围:广东省信宜市金垌镇全域。
核心产区:三唛顶茶园(原径口镇),占全镇产量80%;其中合箩石周边20亩古茶园为母树发源地。
分类
按季节与树龄分类:
明前春蕊:清明前单芽或一芽一叶,毫香显著,滋味鲜爽(特级茶代表)。
雨前春茶:谷雨前一芽二叶,叶质厚实,香高耐泡(一级茶主力)。
陈年茶:自然存放≥3年,滋味醇厚带蜜香,耐泡度提升30%。
茶树
主栽 云南大叶种:
特性:小乔木型,中叶类,抗虫性强;春茶鲜叶茶多酚≥38.3%,氨基酸3.3%,水浸出物38.99%,为普通绿茶1.5倍。
种植:古法扦插繁殖,禁用化肥农药;百年母树根系深入岩缝吸收矿物质。
等级
按感官与鲜叶标准分(依据《中国名茶志》):
特级:单芽或一芽一叶,长度≤2.5cm,匀整翠绿,炒米香高锐(价超6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初展,长度≤3.5cm,滋味鲜醇(200-400元/斤)。
大宗茶:一芽三叶,适制袋泡茶与餐饮用茶。
外形
紧结卷曲形(传统炒青工艺);汤色浅绿清澈,茶毫悬浮;叶底嫩绿匀亮,芽叶完整无碎渣。
香气
清香(主调,草木气息),兰花香(自然花香味);陈化后显蜜香。
滋味
浓醇(茶多酚协调),鲜爽(氨基酸丰富),回甘持久(喉韵清凉),耐泡8次以上。
功效
强效抗氧化:茶多酚含量38.3%,清除自由基效率比普通绿茶高30%(延缓衰老功效突出)。
护齿防龋:碱性茶汤抑制钙流失,氟含量形成“氟磷灰石”保护层,抗龋齿酸蚀能力提升40%。
提神醒脑:咖啡碱4.1%刺激中枢神经,增强注意力与记忆力。
工艺
采摘(一芽二叶)→萎凋(竹筛摊晾4-6小时)→杀青(260℃高温快速锁翠)→揉捻(机械轻压+手工整形)→干燥(初烘80℃→复烘60℃至含水率≤6%)。
工艺特点:“三不原则”——不落地、不沾铁、不过夜;“双火工艺”——初焙明火提香,复焙暗火固形。
冲泡
茶具:玻璃杯(观赏茶舞)或白瓷盖碗(聚香);
水温:85-90℃(沸水晾置2分钟);
方法:茶水比1:50(3g/150ml),温润泡快速倒出,首泡30秒,后续每泡递增10秒,可冲3-5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忌反复烧开沸水冲泡(破坏茶多酚结构);
密封避光冷藏(0-5℃),开封后3个月内饮完防香气散失;
服药间隔1小时(鞣酸降低铁剂、抗生素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