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红茶
碧螺红茶属工夫红茶类,江苏省苏州市特产,由洞庭碧螺春创新工艺衍生而来。核心特征为“卷曲紧秀、金毫显露,汤色红亮、花果香馥郁,滋味甜醇鲜滑”,干茶水浸出物≥36%,茶多酚含量≥20%,耐泡度5次以上。
发展历史
创新起源(1986年):1986年太湖西山茶厂将碧螺春揉捻工艺融入红茶制法,初定名“碧螺红”;2003年改进萎凋发酵技术,形成稳定工艺。
技艺成熟(2010年后):2010年获中国(苏州)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2020年制定《苏式工夫红茶》地方标准;2024年出口至欧盟、日本等26国,产值突破5亿元。
生长环境
气候: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7.5℃,年降水1200mm,湿度78%,春夏季多雾。
地形土壤:太湖洞庭东、西山丘陵(海拔200-500米),砂质红壤pH值4.5-6.0,富硒及有机质。
生态优势:柑橘、枇杷、杨梅与茶树间作,花果树花粉渗入茶胚催化花果香形成。
产区
产区范围:江苏省太湖流域(东经120°20′-121°06′,北纬30°57′-31°39′),包含吴中区、吴江区等。
核心产区:洞庭东山(槎湾村)、西山(缥缈峰)生态茶园,占总产量80%。
分类
特级芽茶:单芽为主,手工精制,卷曲显金毫,花蜜香高锐(参考价2000元/斤)。
大宗工夫茶:一芽一叶至二叶,机械加工,花果香浓郁,滋味醇和(占产量75%)。
创新品类:碧螺橘红茶(红茶填装入柑橘)、碧螺兰香红(茉莉花窨制)。
茶树
主栽 槠叶种(适制性强)及 碧螺春群体种(中叶类,茸毛浓密);种植禁用化肥农药,亩均植株密度8000丛。
等级
特级:单芽≥90%,卷曲紧结,金毫满披(茶多酚≥20%)。
一级:一芽一叶初展≥80%,花果香持久(水浸出物≥36%)。
二级:一芽二叶为主,滋味醇厚,性价高(耐泡5次)。
外形
卷曲形(螺旋紧结),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叶底铜红柔亮,芽叶匀整。
香气
花果香(主调,柑橘花蜜韵),蜜香(甜润感),焦糖香(适度火工)。
滋味
鲜(氨基酸鲜味),甜醇(浓淡适口),滑(顺滑无涩感),回甘持久。
功效
养胃暖胃:茶红素含量≥15%,修复胃黏膜效果比绿茶高30%;
提神抗疲劳:茶氨酸协同咖啡因提升脑活力,兴奋不刺激;
降脂护心:茶黄素抑制胆固醇合成,降血脂效率比普通红茶高25%。
工艺
鲜叶萎凋(18小时)→揉捻(轻压卷曲)→控温发酵(24℃,湿度90%)→做形(搓团显毫)→毛火(110℃)→足火(70℃)
工艺特点:融合碧螺春“搓团提毫”技法,独创“隔夜摊放”萎凋法提香,禁用高温提香。
冲泡
茶具:白瓷盖碗或紫砂壶;
水温:90-95℃(特级茶用85℃),太湖泉水最佳;
方法:茶水比1:50(5g/250ml),快速洗茶后首泡10秒出汤,后续递增5-10秒。
品饮
注意事项:
新茶存放半月“褪火”再饮,避光防潮;
空腹及胃溃疡患者减量饮用(单宁含量高);
服药间隔1小时,每日≤600ml防咖啡因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