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
茶膏是茶叶精华的浓缩制品,通过特殊工艺提取茶叶有效成分制成固态或半固态膏体,便于携带与保存,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清代成为皇室贡品。
发展历史
唐代雏形:茶膏随饼茶工艺出现,以“含膏”形式存在,南唐时期首次作为贡品进献(“耐重儿”茶膏)。
宋代成熟:采用榨取工艺分离茶膏,成为独立茶品(如“玉蝉膏”),并用于饼茶涂层增色。
清代鼎盛:云南土司创大锅熬制法,清宫改良为186道工序的精制工艺,列为“八色贡品”,专供皇室。
现代复兴:结合低温萃取技术,保留活性成分,应用于航天等高端领域。
生长环境
原料茶树生长于海拔1500-3600米的高山地带,要求温暖湿润气候(年均温17-23℃)、充足降雨(年降水1500mm)、肥沃有机质土壤及漫射光照,以云南横断山脉、西双版纳等产区环境最优。
产区
核心产区:云南西双版纳(易武、布朗、南糯等茶山)、普洱(景迈、邦崴)、临沧(勐库、永德)。
其他产区:西藏、湖南、广西等地有少量生产,但风味不及云南。
分类
按原料工艺:
生茶膏:普洱生茶制成,滋味鲜爽,带花果香。
熟茶膏:普洱熟茶发酵后提取,醇厚甜润,具陈香。
按形态:
块状:传统贡品形态,易保存(如清代“饼状”贡膏)。
颗粒/珠状:现代便携设计,溶解快。
粉状:高溶解效率,适用冷泡。
按香型:
生茶膏:花香、果香、蜜香、清香。
熟茶膏:甜香、木香、陈香、果胶香。
茶树
主要采用云南大叶种茶树(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包括:
古树茶:树龄百年以上,内含物质丰富,制膏后滋味醇厚(如易武古树)。
野生型/过渡型:原始茶种,茶质厚重,香气特异。
栽培型:人工管理茶园,产量稳定,风味均衡。
等级
顶级:古树陈茶原料,传统工艺精制,色泽金透,陈香持久(收藏级)。
高级:优质大树茶原料,冷凝技术提取,汤色红亮,功能性强。
普通级:台地茶原料,工业化量产,性价比高,适合日常饮用。
外形
块状,颗粒状,粉末状
(注:清代贡膏多呈块状,现代衍生颗粒与粉末形态。)
香气
陈香,蜜香,参香,花香,果香,木香,药香
(生茶膏以花香、果香为主;熟茶膏以陈香、甜香为特色;老茶膏显参香、药香。)
滋味
醇厚,甘滑,鲜爽,回甘
(生茶膏鲜爽带果酸;熟茶膏醇厚甘滑;优质茶膏回甘明显,喉韵绵长。)
功效
消食化痰,清胃生津,醒酒解毒,止血生肌
(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载其“醒酒第一”,外敷可愈外伤;现代验证含茶多酚、花青素,辅助降压降脂。)
工艺
采摘→蒸煮/浸提→过滤→浓缩→干燥→定型
传统工艺:大锅熬煮取汁,自然阴干(云南土司法)。
清宫工艺:186道工序,72天精制,控温榨膏(贡品标准)。
现代工艺:低温萃取+冷冻干燥,保留活性成分(如贡润祥技术)。
冲泡
煮饮法:1克茶膏配500-800ml沸水,煮沸1分钟,60℃品饮汤色最佳。
冲饮法:0.25-0.5克茶膏直接加沸水溶解,5秒即饮。
冷泡法:1克茶膏置矿泉水瓶,摇匀冷藏,溶解后饮用。
品饮
宜小口慢饮,感受滋味层次变化,避免空腹饮用。
茶膏溶解释放较慢,可反复续水至味淡(约8次)。
每日建议≤10克,过量可能刺激肠胃。
推荐品牌
贡润祥:航天级茶膏品牌,低温萃取技术保留活性成分,口感醇净(如“紫娟茶膏”花青素含量高)。
御龙赏春:专注古树茶膏,生膏还原易武茶山风味,汤色金黄透亮(如“见山生茶膏”)。
玉禅:传承宋代“玉蝉膏”工艺,融合禅茶文化,膏体胶润金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