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潭翠芽
湄潭翠芽属扁形炒青绿茶,创制于1940年,原产于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特质为“形似雀舌、色泽绿润”,干茶扁平光滑似葵花籽,色翠隐毫;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芬持久,滋味鲜爽甘醇,叶底嫩绿鲜活。2021年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价值71.97亿元)。
发展历史
创制阶段:1940年由中央实验茶场(今贵州省茶科所)在湄潭研制成功,命名为“湄潭龙井”,1954年更名“湄潭翠芽”。
产业化发展:1999年获“贵州名茶”称号,2010年获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2017年制茶工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长环境
地理气候:产区位于北纬27°15′—28°16′,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14.9℃,年降水量1137毫米,雾日≥200天,相对湿度≥85%。
土壤生态:土壤以黄壤为主,pH值4.5-6.0,富含硒、锌(土壤硒含量0.3-2.8mg/kg),森林覆盖率64.8%,无工业污染源。
产区
产区范围:遵义市湄潭县全域(含湄江镇、永兴镇、复兴镇等15个乡镇)。
核心产区:核桃坝村(“中国西部生态茶叶第一村”),平均海拔900米,年有效采茶期达220天。
分类
按季节:
明前翠芽:3月下旬采制,单芽为主,形如雀舌,滋味鲜爽甘冽(占年产30%);
雨前翠芽:4-5月采制,一芽一叶初展,滋味醇厚耐泡。
按形态:机制扁形绿茶(唯一类别)。
茶树
主栽 福鼎大白茶(占比60%)、 湄潭苔茶群体种(省级良种)。鲜叶标准为单芽至一芽一叶初展,芽长≤2.5cm,特级茶每500克需6.5万-7万颗芽头。
等级
特级:全单芽,扁平挺直似葵籽,翠绿显毫≥85%,香气清高持久(市场价≥2680元/斤);
一级:一芽一叶初展占90%,外形匀整,滋味鲜醇;
二级:一芽一叶为主,香气纯正,滋味尚醇。
外形
扁平形(葵花籽状),汤色嫩绿清澈,叶底肥嫩鲜活
香气
嫩栗香(主调),清香,鲜香
滋味
鲜爽(氨基酸≥4.2%),甘醇,回甘生津
功效
抗氧化(茶多酚总量28.1%,EGCG含量达9.38%),护心血管(儿茶素降脂效率为普通绿茶1.3倍),抗辐射(硒含量0.2-1.5mg/kg)。
工艺
摊青(4-6小时)→杀青(滚筒260℃)→压扁(往复式理条机90℃)→做形(摩擦塑形)→脱毫(冷风去毫)→提香(70℃)
工艺特点:全程机械化(自动化率95%),独创“脱毫”工艺显翠绿色泽。
冲泡
三投法:
温杯:沸水烫透玻璃杯(250ml);
投茶:取3g干茶投杯;
注水:80℃水沿杯壁缓注至1/3处→浸润30秒摇香→注水至七分满;
品饮:1分30秒后出汤,可续泡4次。
品饮
注意事项:
避免沸水直冲(破坏茶氨酸);
新茶需避光冷藏(0-5℃),开封后20日内饮完;
忌与高蛋白食物同食(鞣酸影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