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茯砖

泾阳茯茶

泾阳茯茶属黑茶类,陕西省泾阳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获批)。核心特征为“金花茂盛、菌香显著、滋味醇厚”,因内含冠突散囊菌(俗称“金花”)被誉为“丝路黑黄金”,具有“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技术不能制”的“三不离”特性。

发展历史

北宋起源:公元1068年泾阳茶商发现南运黑毛茶受潮后长出“金花”,意外形成独特风味;明洪武元年(1368年)首创茯砖茶形态,便于驼队运输。

明清鼎盛:清代茶商达86家,年产每家300-500吨,经茶马古道远销俄国、波斯等40余国,成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

现代复兴:1958年因政策迁厂至湖南安化;2007年传统工艺恢复,2013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0年入选欧盟地理标志保护名录。

生长环境

地理气候:北纬34°26′-34°44′,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13℃,年降水548.7mm,泾河下游低洼地势形成独特湿地小气候,湿度75%。

水土特性:泾河弱碱性地下水(pH 8.2)含钾、钙、氟离子,棕壤土有机质>1.0%,共同促进“金花菌”自然繁殖。

产区

产区范围:陕西省泾阳县王桥镇、桥底镇、中张镇等8镇及安吴镇11村,泾河新城永乐镇、崇文镇、高庄镇。

核心产区:桥底镇(传承古法工艺)、中张镇(金花菌活性最强)、泾干街道(现代化生产中心)。

分类

分类(按原料等级):

特级茯砖:单芽≥90%,金花密集如“米兰花”,汤色红艳透亮(参考价≥1000元/斤)。

一级茯砖:一芽一叶≥80%,金花均匀分布,滋味醇厚回甘(主流产品,400-800元/斤)。

二级茯砖:一芽二叶为主,耐煮耐泡,适合调饮(大众消费级)。

茶树

原料采用 陕南大叶种、湖南安化群体种及四川小叶种黑毛茶,经泾阳本地二次发酵后形成独特风味,树龄30年以上原料最佳。

等级

等级(感官与理化指标):

特级:金花覆盖率≥85%,菌香浓郁,水浸出物≥45%,茶多酚≥21%。

一级:金花覆盖率70%-85%,滋味醇厚,游离氨基酸≥4.7%。

二级:金花覆盖率50%-70%,叶底黄褐匀整,耐泡5次以上。

外形

砖形;干茶黑褐油润,金花显露如星点;汤色橙红透亮;叶底黄褐完整,触感柔韧。

茶叶图片
香气

菌花香(金花菌特有),陈香(老茶显著),药香(新增)。

滋味

醇厚(浓淡适中),回甘(甜味持久),绵滑(顺滑感)。

功效

调节三高:茶多糖降低血脂血糖,效率为普通绿茶2倍(含水浸出物31.3%);

增强免疫:硒含量36.3mg/kg刺激免疫蛋白生成,防病效率提升40%;

抗氧延衰:茶多酚清除自由基效率为维E的18倍,延缓细胞老化。

茶叶图片
工艺

黑毛茶筛分→渥堆发酵(40-60℃/12h)→熬茶汁→炒茶→司称→蒸茶→装模→压制成型→发花(24-28℃/12天)→干燥(梯度升温至50℃)

工艺特点:独创“发花三阶段”控温控湿技术;29道工序中“木槌筑茶”为非遗核心技艺。

冲泡
茶叶图片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单宁刺激胃黏膜),初饮者日限3杯防“醉茶”;

煮饮时加红枣/牛奶可中和涩味,适配西北高脂饮食;

陈茶更佳(三年为药,七年为宝),密封避光保存可转化出樟香。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