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茶

康砖

康砖属黑茶类紧压茶,四川省雅安市特产,南路边茶代表品类。外形为圆角长方形砖块,每块净重0.5公斤(标准规格17×9×6厘米),色泽棕褐,汤色红浓明亮。主销西藏、青海及四川甘孜等藏族地区,是边疆民族“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必需品,具有助消化、解油腻的显著功效。

发展历史

唐宋起源:唐代茶马贸易中已出现砖茶雏形,宋代雅州设茶马司专营边销茶,康砖前身“芽砖”成为藏区重要物资。

清代定名:乾隆年间正式命名“康砖”,寓意“康藏地区的茶砖”,被列为贡茶,通过茶马古道大量输藏。

现代发展:1950年代国营雅安茶厂统一工艺标准,1984年产区扩展至贵州、云南,2010年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年产量近万吨。

生长环境

气候:四川盆地西缘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15-18℃,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常年多雾。

土壤生态:山地丘陵微酸性黄棕壤,有机质含量≥1.5%,海拔800-1500米区域茶树生长旺盛。

产区

产区范围:四川雅安、宜宾、乐山、荥经等地(东经102°-104°,北纬29°-30°)。

核心产区:雅安雨城区、荥经县古茶园,尤以海拔≥600米的原生小叶种茶园品质最优。

分类

按传统等级:

毛尖:细茶特级原料,砖面显毫,香高味浓(清代专供贵族);

芽细:细茶三级原料,香气纯正,汤色黄红;

康砖:细茶四五级与级外茶拼配,滋味醇和,主销康藏;

金尖:粗茶为主,耐煮价低,主销川西北及青海。

茶树

主栽 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抗寒性强;鲜叶标准为一芽二叶至一芽四叶,含梗量≤8%(特级康砖梗长≤3cm)。

等级

不分级:现代康砖按国家标准(GB/T 9833.4)统一品质,要求外形平整紧实、无霉变,内质香气纯正、汤色红褐。

外形

砖形,圆角长方块,紧实匀整;汤色红浓透亮;叶底棕褐粗老,含茶梗。

茶叶图片
香气

陈香(主调),木香,药香,青草香(新茶)。

滋味

醇厚,甘滑,回甘持久(老茶更显)。

功效

去肥腻(茶多酚分解脂肪效率高于绿茶30%);

消食(益生菌促进肠道蠕动);

下气(缓解高原腹胀);

治痢(鞣酸抑制肠道病菌)。

工艺

杀青→揉捻→渥堆发酵(45天微生物转化)→筛分拼配→汽蒸→压制成型→干燥(竹笼炭烘或晾晒)

工艺特点:渥堆发酵产生“金花”(冠突散囊菌),形成独特陈香;压制密度0.9-1.1g/cm³保障缓慢陈化。

冲泡

煮饮法:

取5g茶砖敲碎,冷水投壶煮沸后转小火煮10分钟;

或煎饮法:碎茶3g+500ml水,煎至汤色红浓(传统藏区饮法)。

品饮

注意事项:

新茶含氟量较高(200ppm),每日饮用量≤1.5L防氟中毒;

胃寒者空腹慎饮(单宁刺激);

煮后茶汤分离,避免久浸致涩味。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