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茶

清凉山茶

清凉山茶属烘青绿茶类,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认证),梅州九大历史名茶之首。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结弯曲,灰绿起霜;炒米香浓郁;汤色黄绿清澈;滋味甘醇爽滑”。主产自西阳镇清凉山海拔800米以上的云雾带,年均产量约1100吨(2017年数据)。其栽种历史可追溯至明代,清代随汕头开埠远销东南亚,2020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发展历史

明清起源:明代已有种植,清光绪《嘉应州志》载“州境山高石露,故产佳茗,以清凉、阴那、三台诸山所产为最,味清冽,似龙井”,印证500年种植史。

近代产业化:1925年“苏信记”茶庄开创品牌化经营;1973年国营清凉山茶场成立,带动农户规模化种植。

现代振兴:2014年传统制茶工艺入选梅州市非遗;2018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25年茶旅融合示范区建成,茶园面积扩至6000亩。

生长环境

气候地形:北纬24°06′-24°21′,海拔800-898米,年均温21.2℃,年降水1479.9毫米,终年云雾缭绕(云雾日>180天),昼夜温差>10℃,散射光占比70%。

土壤生态:燕山期花岗岩、石英岩风化形成的黄红壤,pH值4.5-6.5,富含硒(0.018-0.066毫克/千克),有机质含量高,无工业污染。

独特性:高山漫射光促进氨基酸积累;硒元素增强茶叶抗氧化能力,含量为普通绿茶3倍。

产区

产区范围: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长沙镇33个行政村。

核心产区:

清凉村:茶园6000亩,占全区产量70%,百年母树集中地。

梓树坳:海拔860米,“谷壳茶”(雀舌茶)原产地,特级茶主产区。

茶叶图片
分类

按采摘季节分四类:

头春茶:谷雨前采摘,单芽或一芽一叶,炒米香高锐,滋味鲜爽(特级茶代表)。

二春茶:立夏前采,一芽二叶,香气清醇,耐泡性强(一级茶主力)。

禾花茶:夏季采,叶质厚实,滋味浓醇(大宗茶)。

雪片茶:秋末采,带自然花香,性价比高。

茶树

主栽 本地小叶群体种(俗称“鸟舌茶”):

特性:灌木型,中叶类,抗寒性强;春茶鲜叶茶多酚≥18.3%,氨基酸≥3.3%,水浸出物38%-42%。

改良种:引进黄旦、水仙、金萱等,适制花香型绿茶。

等级

按感官品质分(依据地理标志标准):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条索紧细卷曲,灰绿起霜,炒米香持久(价超600元/斤)。

一级:一芽二叶,汤色黄绿明亮,滋味甘醇(200-400元/斤)。

大宗茶:一芽三叶,适制袋泡茶与餐饮用茶。

外形

紧结卷曲形(传统炒青工艺);汤色黄绿清澈;叶底黄绿柔软,芽叶完整带银霜。

茶叶图片
香气

炒米香(主调,高温杀青形成);清香(草木气息);陈化后显蜜香。

滋味

甘醇(氨基酸协调),爽滑(茶多酚适中),回甘持久(高山韵清凉感)。

功效

强效抗氧化:硒含量0.066毫克/千克,清除自由基效率比普通绿茶高40%。

提神醒脑:咖啡碱3.5%刺激中枢神经,增强注意力(效力为普通绿茶1.2倍)。

降脂护心:茶多酚抑制脂肪合成酶活性,辅助降低血脂。

工艺

采摘(一芽二叶)→摊晾(室内7-8小时或日光晒20分钟)→杀青(手工锅温260℃或机械220℃)→揉捻(手工成条)→干燥(初烘110℃→复烘60℃)→筛选→复火(30℃足干)。

工艺特点:

“重杀青”工艺:高温快速钝化酶活性,锁住翠绿色泽;

现代革新:色选机分级,每小时处理2000斤,提升优质茶出品率30%。

冲泡

茶具:玻璃杯(观赏茶舞)或白瓷盖碗(聚香);

水温:80-85℃(沸水晾置3分钟,特级茶用75℃);

方法:茶水比1:50(3g/150ml),温润泡快速倒出,首泡30秒,后续每泡递增10秒,可冲3-4次。

品饮

注意事项:

忌空腹饮(高鞣酸刺激胃黏膜),餐后1小时为佳;

日饮量≤500ml(防咖啡因过量);

密封避光冷藏(0-5℃),开封后3个月内饮完(防茶多酚氧化致香气散失)。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