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属乌龙茶类名贵品种,因叶形酷似佛手柑得名。成品茶条索紧结卷曲、肥壮重实,色泽砂绿油润,汤色金黄清澈,具独特“佛手韵”果香,滋味醇厚回甘,叶底黄亮柔软。主产福建省永春县,兼具品饮与药用价值。
发展历史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安溪骑虎岩寺僧人将茶树嫁接佛手柑培育成功,后传入永春狮峰岩,僧众广植供佛,民间效仿种植渐成规模。光绪年间“峰圃茶庄”使其闻名,民国二十年(1931年)铁盒包装销往港澳及东南亚。1985年、1989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2006年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0年制作技艺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长环境
永春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600—2100毫米,年平均气温17—21℃,昼夜温差大,平均相对湿度77%。山地以红壤为主,pH值4.5—6.5,有机质丰富,海拔400—900米区域最宜植茶。
产区
产区范围覆盖福建省永春县全境。核心产区为苏坑、玉斗、桂洋等乡镇海拔600—900米高山地带,其中狮峰岩留存300余年老茶树89棵。
分类
红芽佛手:树姿披张,嫩芽紫红色,香气馥郁,品质更佳。
绿芽佛手:树姿稍直立,嫩芽淡绿色,滋味清醇。
茶树
采用大叶型灌木品种,树势开展,鲜叶大如掌、椭圆形,叶肉肥厚,主脉弯曲,叶面扭曲,叶缘锯齿稀疏。以红芽佛手为主栽品种,抗逆性强,单产高于普通乌龙茶品种。
等级
特级:条索肥壮圆结,砂绿油润,香椽香明显,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金黄清澈。
一级:条索紧结,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甘醇,汤色橙黄明亮。
二级:条索尚紧,色泽绿润,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浅黄。
三级:条索粗实,色杂,香气平淡,滋味尚醇,汤色浅浊。
(注:毛茶分一至三级,精茶分特级至三级。)
外形
卷曲形,肥壮重实,颗粒状
香气
香橼香(佛手韵),雪梨香,果香型
滋味
醇厚,甘鲜,回甘
功效
降血压血脂,软化心脑血管,治疗结肠炎,减肥,消食
(注:黄酮类物质含量为乌龙茶最高,锌含量突出,对比其他茶类显著提升心脑血管保健功效。)
工艺
晒青→摇青→摊凉→杀青→揉捻→初烘→初包揉→复烘→复包揉→足火
工艺特点:轻晒青、中度做青、厚摊延长发酵,复包揉3次以上塑形,形成“绿叶红镶边”及天然果香。
冲泡
100℃沸水冲泡,白瓷盖碗为佳。投茶量盖碗1/4(颗粒状)至1/2(条索状)。首泡润茶快出,二泡10秒出汤,后续递增浸泡时间。宜用山泉水,高温淋壶保持水温。
品饮
品饮时先闻杯盖香辨品种特征,再观汤色金黄清澈,入口细品醇厚回甘。注意投茶量勿过量,免苦涩;叶底需肥厚软亮、红边显。忌空腹饮,储藏需防潮避异味,冷藏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