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白茶
天目湖白茶,江苏省溧阳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天目湖白茶具有独特的感官品质:外形细秀略扁,色泽绿润,透显金黄;内质香气栗香馥郁,汤色鹅黄,清澈明亮,滋味鲜爽且醇,叶张玉白、茎脉翠绿。天目湖白茶经理化分析,成品茶的氨基酸含量5—6%,约为普通绿茶的2倍,茶多酚含量12—15%,酚氨比值2.6,仅为普通绿茶的一半,这是天目湖白茶茶汤特别醇鲜的根由。
2010年04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天目湖白茶”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发展历史
溧阳产茶始于宋元时期,元代仇远诗句“煮茗石罂香”佐证当地茶事。现代天目湖白茶源于1999年引种“安吉白叶1号”茶树,创立品牌。2000年后规模化种植,2007年成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2010年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并入选上海世博会“十大名茶”。2015年列为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2023年制作技艺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长环境
中亚热带北缘丘陵气候,年均温15.5℃,年降水量1200mm以上,终年云雾缭绕。核心区土壤为花岗岩风化黄棕壤,pH值5.5-6.5,富含矿物质及有机质。海拔200-500米,森林覆盖率79.6%,多山涧溪流形成漫射光环境,利于氨基酸积累。
产区
产区范围:溧阳市全境8镇(溧城、天目湖、戴埠、上黄、社渚、上兴、竹箦、南渡),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
核心产区:天目湖旅游区与南山竹海间海拔300-600米区域,以芭蕉乡戽口村、李家园村为代表,土壤硒含量达3.47-5.29mg/kg(富硒标准)。
分类
特级玉露:清明前采摘,全芽或一芽一叶初展,松针形挺直,鲜爽度最高
一级玉露:一芽一叶为主,形较挺直,滋味醇厚耐泡
雨前玉露:谷雨前采制,叶张稍大,香气沉稳带板栗香
茶树
主栽品种为 安吉白叶茶1号(低温敏感型变异种),灌木型,中叶类。春季气温<23℃时叶绿素合成受阻,芽叶呈玉白色,叶脉翠绿;气温升高后返绿。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无紫芽、病虫叶。
等级
特级:条索细秀挺直,色泽翠绿透金黄,栗香馥郁持久,汤色鹅黄明亮,滋味鲜醇爽口,叶底玉白翠绿
一级:条索较挺直,色绿润,清香纯正,汤色嫩黄,滋味醇和
二级:条索尚直,色深绿,香气平和,滋味尚醇,叶底黄绿
外形
松针形(新增),挺直匀整
香气
栗香,清香,花香
滋味
鲜(氨基酸鲜味),甘(甜味),醇厚,爽口
功效
抗氧化,降血压血脂,延年益寿,明目,防辐射
(注:抗氧化能力为维E的10倍;硒含量0.28-1.54mg/kg,显著强化抗癌防辐射功效;高茶氨酸缓解焦虑,改善睡眠。)
工艺
摊晾(4-6小时)→杀青(180-200℃蒸汽3分钟)→理条(机械压揉塑形)→初烘(90℃)→足烘(70℃)
工艺特点:炒烘结合,全程控温保留叶绿素;手工理条塑“松针形”,成品含水率≤5%。
冲泡
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水温85℃。茶水比1:50(3g茶/150ml水)。首泡注水1/3浸润20秒,再注水至七分满,30秒出汤;后续每泡延长20秒,可续泡3次。
品饮
忌沸水冲泡破坏氨基酸;空腹饮用易致胃不适;新茶火气退散需冷藏密封避光保存。霉变茶不可饮用(需区分自然白毫与霉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