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四要素

泡茶四要素

茶叶图片

茶叶内含多种可溶性成分,其溶出量的多少以及各种成分的溶出比例,是构成茶汤色、香、味差异的原因。因此"茶水比例、泡茶水温、冲泡时间、续水次数"被称作泡茶四要素。

茶、水比例

茶与水的比例,是指投茶量(克)与茶具容水量(毫升)之比例,其具体的数值则根据茶类、茶的等级、个人对茶汤浓度的喜好而各异。通常情况下,名优绿茶、红茶、黄茶和花茶,茶、水比为1:50;对于茶多酚含量低的茶,则用1.5:50的比例。而大宗绿、红、黄茶及花茶的茶水比为1:75。普洱茶的茶、水比为1:30~50,白茶为1:20~25。乌龙茶原料虽系粗老茶,但品饮时均用小杯(20~30毫升),并要求泡出其"韵味",故投茶量大大增加。通常以乌龙茶占泡茶器容量的比例来描述用茶量,颗粒形茶约占泡茶器容量的1/3,半球形茶约占泡茶器容量的1/2,条形茶约占泡茶器容量的 2/3,粗大条形茶则占满冲泡器的容量。虽然干茶占冲泡器的容量不一样,冲泡之后,茶叶舒展的叶底约占冲泡器的九成容量,追究其茶、水比一般为1:12~15。

同一茶类则细嫩茶用量多一些,中档茶用量少一些。需熟知所泡茶叶之品质特征才能正确把握。

另外投茶量因人而异,有些人喜喝偏浓的茶,而有些喜喝偏淡的茶。前者可增加投茶量或延长第一泡时间,而后者宜减少投茶量或缩短冲泡时间。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儿童),应当尽量减少投茶量。

泡茶水温

水浸出物是指经冲泡后的茶汤中所有可检测的可溶性物质。同一类茶所含水浸出物的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茶品质的优劣。在品饮时讲究每道茶汤浓度均匀,故在冲泡时,则需要通过调节水温而达到水浸出物均匀溶出的目的。

(一)根据茶叶内含物的溶解度调控水温

茶叶中各种内含物在茶汤中的溶解度,在茶水比例与冲泡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受水温的影响很大。投茶量相同、冲泡5分钟,将100℃的滚水浸出物的含量作为100%,则 80℃热开水泡出量为80%,60℃温开水泡出量只有45%。所以在茶叶审评时,一律以100℃滚水冲泡。

(二)根据茶汤滋味调控水温

从形成茶汤滋味的主要成分氨基酸(鲜甜味)及茶多酚(苦涩味)等成分来看,对水温的控制要求又不同。以名优绿茶为例,因其在制作过程中,茶多酚的保存量较高,同时又希望尽可能保持茶汤和叶底的绿色,故常用80℃~85℃的开水冲泡。研究表明,取特级及一级龙井茶3克,冲入150毫升开水,冲泡5分钟,在 100℃、80℃、60℃水温下的溶出率,氨基酸依次为100%、约90%、约70%,茶多酚依次为100%、约70%、约50%。计算茶汤中氨基酸与茶多酚含量的比值分别为0.19、0.23、0.28。以口感来说,冲泡水温低则氨酚比高,茶汤滋味鲜醇;水温高,氨酚比低,则滋味浓爽,但不习惯喝茶的人有时会嫌"茶苦"。

值得注意的是,冲泡不同品种名优绿茶时水温需要有所变化。对于芽叶肥壮、多毫茶品如松阳银猴等,因茶叶表面多茸毛多蜡质,造成开水不易渗入茶条中,就需用刚煮沸之水冲泡,否则茶叶久久不下沉,茶汤淡而无味。

对氨基酸含量特别高的茶如安吉白茶,或者是甜味特别好的茶如太平猴魁,为发挥茶性,第一泡宜用60℃~65℃开水,改用增加投茶量 50%来改善茶汤浓度。

乌龙茶通常宜用刚煮沸之水冲泡。若采摘细嫩带嫩芽的茶,青制成者,干茶显白毫,冲泡时水温不宜太高,以85℃左右即可。白茶、普洱茶宜用刚煮沸水冲泡,亦可用煮茶法。

(三)根据季节气候、冲泡器具质地和冲泡程序繁简调控水温

冲泡备水时还要根据季节气候、冲泡器具质地和冲泡程序繁简而灵活调控,关键是令冲入容器时的水温能达到前述各茶类冲泡的水温要求。一般的,夏天备水时温度可低一些,冬天则高一些;未经预热的泡茶器具及容易散热的容器宜高些,反之则低一些;冲泡之前程序较繁,所备之水将会久置,故初备水时温度宜高一些,必要时附加煮水炉以保持水温。

冲泡时间

茶汤滋味主要由"鲜、甜、涩、苦、酸及咸"6种味素所构成。由于"鲜、涩、苦"3种味素能被人们察觉到味道时的最低浓度比较低,故此3种味素成分的浓度组合和变异往往左右茶汤滋味的风格。其中,鲜味的主要成分是游离氨基酸,呈涩苦味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化合物。在茶、水比例与冲泡水温相同的情况下,冲泡时间影响到各种可溶性物质溶出量,导致茶汤的口味不同。研究表明,在茶、水比为1:50、水温为 100℃的条件下,冲泡时间为3分钟的,游离氨基酸溶出量为77.66%,而茶多酚类化合物溶出量为70.07%;冲泡时间为5 分钟的,两者溶出量分别为88.32%和 83.46%。因此,3分钟泡出的茶,味较醇和鲜爽,而5分钟泡出的茶较浓爽。

冲泡高档或中高档以上的名优绿茶,为真正品尝到名茶的特有风味,在采用杯泡或盖碗泡时,冲泡时间可根据口味的浓淡喜好,选择不同的冲泡时间。一般建议第一道茶宜在冲泡2~3分钟时间内品饮,且每次留下杯中的1/3茶汤,以避免下一道茶汤淡而无味;续水再品时对冲泡时间并无精确规定。

冲泡次数

茶叶的冲泡次数与茶叶种类、投茶量、泡茶水温和品饮者习惯有关,不可一概而论。从科学泡茶的角度来说,从第一道到第三道茶汤色泽可以控制得较为一致,但细细品尝其滋味却各不相同。根据试验,名优绿茶壶泡时,投茶3克冲入 180毫升沸水,一、二、三道各泡2分钟,泡过3道之后呈味成分几乎已全部溶出。经测算,一、二、三道茶的氨基酸溶出率为66.12%、25.5%、8.38%,儿茶素为52.04%、29.52%、18.44%。鲜甜味的氨基酸一泡茶溶出量几乎占总量的2/3,而涩苦味的儿茶素溶出量占总量的1/2。这样的冲泡方法,就产生一泡滋味浓鲜,二泡滋味醇尚鲜,三泡则茶汤味淡而涩。这样显然就不能达到持续品饮一杯好茶的效果。

实际冲泡时需要通过精妙技巧与丰富的经验,灵活采用调节水温的高低及控制每泡的冲泡时间,做到第一道茶能品到鲜味,第二道品到浓味,第三道品到醇味。一般的茶过3道后风味已尽,再续水只是解渴罢了。但一些肥壮厚实、内含物丰富加之制作精美的茶叶,有时泡到第四、第五道仍醇和有甜味,饮茶人惜茶就会继续品饮。乌龙茶因投茶量多,有的甚至可以品到第八、第九道。综上所述,冲泡次数并无硬性规定,视品饮者需要而定。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