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为人知的吴越争霸 也关乎着原始瓷艺的萌发
原始瓷
是从陶到瓷的过渡形态
原始瓷的“原始”之处就在于它的胎体仍不够致密,吸水率和显气孔率较大,胎釉结合程度较差,烧成温度在个体间的差异较大,这些都表明当时的陶工在陶瓷制作工艺、烧成技术等方面还处于早期的摸索阶段。
原始瓷早在夏商之际就已经出现
发展于西周与春秋
在战国时期达到鼎盛
浙江是原始瓷最主要的烧造区和使用区,在商周时期属于越地。
吴越争霸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吴越两国之间针锋相对之势,其实远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际就已经开始。
吴文化南下直接导致越文化的衰退
影响了越文化中心的南退
和原始瓷生产中心的南移
随之而来的是,原始瓷的生产扩展到了宁绍平原的萧山、绍兴一带,器类也大量减少。南移之前,东苕溪流域的窑场都纯烧原始瓷,基本不见印纹陶,而宁绍平原目前发现的窑址都是原始瓷与印纹陶合烧,且原始瓷比例较少。
而后局势扭转,自公元前510年吴伐越至前473年越灭吴,经三十八年,越国终于在“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带领下,从一个周文化边缘的夷蛮民族走向中原,跻身于中原大国之列,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越灭吴后在短期内政治、经济均走向巅峰。
此时窑业技术也达到整个先秦时期
原始瓷发展的高峰期
在强盛之际,越国采用中原的制度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同时,也逐渐接受中原的礼制,并对中原的青铜器进行包括器形、纹饰等在内的全方位模仿,除早期即开始模仿的礼器外,还有乐器、兵器、农具、工具等,几乎涉及到青铜器的所有门类,也有相对固定的器物组合规律。
由此迎来了原始瓷发展史的高峰
在越国贵族的墓葬中,有着随葬品不使用青铜礼乐器,而常以原始瓷替代的现象,可见从日用器到仿青铜礼乐器,原始瓷器在越国的广泛应用,几乎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值得注意的是
原始瓷礼乐器作为一种礼仪用器
为越地所独有
与青铜礼乐器一样,原始瓷礼乐器同样是权力、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蕴含着等级和礼制的丰富内涵,它从侧面勾勒出那个列国纷争、变革图强的历史图景,让人感受到瓷艺对中华文明的真实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