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瓷史千年未解之“秘”

揭开瓷史千年未解之“秘”

通常来说,凡事凡物若是以秘密的“秘”字作定语命名,那此物必定身世不凡,自带让人想探究真相的魅力,比如电视剧“孝庄秘史”,民间的“阴阳师秘闻”,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还有瓷器界的“秘色瓷”……

茶叶图片

秘色瓷,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中国古代越州名窑(今浙江一带)进贡朝廷的一种特制瓷器。"秘色"一词最早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篇《秘色越器》。据宋人说,五代吴越国王钱鏐规定越窑专烧供奉用的瓷器,庶民不得使用,且釉药配方、制作工艺保密。

因此,这种瓷器在隽美悠久的中华历史中,显得极为神秘,它就是被人们传颂已久的“秘色瓷”。由于秘色瓷传世量极少,工艺失传多年,加上文献记载匮乏,千百年来,秘色瓷一度只“活在”后人的想象之中。

茶叶图片

秘色瓷为后世所憧憬的主要原因 还是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带有一种本能的向往。也有人认为“秘”并非“神秘”之意,而是当时的人对青瓷色样的统称,如同晋代称青瓷为缥瓷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秘色瓷的真实面貌究竟是怎样的?越窑生产秘色瓷的窑址具体在哪呢?这是两个在中国陶瓷史上长期悬而未解的谜团……

茶叶图片

第一个谜团随着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的开启得到了解决。法门寺唐代地宫出土的14件造型规整、做工精良的越窑青瓷,以天青釉为主,与陆龟蒙诗中所描述的釉色相同,同时出土的物账碑明确记载了这批越窑青瓷为秘色瓷。

茶叶图片

关于秘色瓷的第二个谜团也是通过考古手段解开的。近年针对越窑的考古发掘证明,文献上所谓“秘色瓷”,就产自浙江慈溪越窑上林湖窑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上林湖窑区后司岙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器物与法门寺秘色瓷契合,并且还发现有“秘色”字样的瓷质匣钵,证实上林湖窑区后司岙窑址为唐代秘色瓷的烧造地点。

茶叶图片

因为这些了不起的考古发现,让我们有幸与秘色瓷在千年再次相见;感受秘色之青,方知青色之变幻万千,可融人为于自然之中,亦可融自然于人为之中,巧夺天工,令人意醉神迷。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