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到如今紫砂壶所用泥料,有什么不同?

明朝到如今紫砂壶所用泥料,有什么不同?

发扬茶香,无熟汤气,是紫砂壶的显著优点,这也是紫砂广受欢迎的原因。因此泥料可以说是壶之魂。

从目前存世的紫砂器来看,从明朝到如今,做壶所用的泥料,可谓各有千秋!

明朝到清初

明朝时的紫砂壶使用含颗粒状粗砂的泥料,目数一般为25—30目。到了明末清初时泥料仍旧比较粗糙。

茶叶图片

到了清代后,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后来才出现了紫砂细泥。

茶叶图片
清中期

就存世器形来看,此时选料筛土较为仔细。

茶叶图片

段泥中夹杂着墨色和赭色颗粒,其间还含着微透明状的鹅黄颗粒,看起来是嵌入壶身,而非凸出的砂粒状 。

茶叶图片

红泥中夹有少量淡墨色和鹅黄颗粒,胎骨较为松散,色带海棠红,有膏冻之质感。但光润感略逊明末清初之紫砂。

清末期

约同治到宣统时期,此时紫砂泥料发展更趋向多元化,调配成黑泥的方法,也是此时才开始有的。

茶叶图片

初期的黑泥颜色墨黑,常有铁锈一般的结晶,传世的白泥壶等,也是此时的稀有品。

茶叶图片

紫泥中与红紫泥中隐含之黄颗粒较清中期少,朱泥色红不如清中期之色娇艳,质感也较清中期差。

民初

民国初年,尤以1920—1930年是紫砂蓬勃兴盛之期。除了知名艺人所作的紫砂壶,也有一些名人仿古做旧的紫砂品。

茶叶图片

此时的紫砂壶,如果是名家所做,必然采用优质泥料,胎骨坚硬,光泽温润。若是普通的壶,则色泽质地要差的多。

茶叶图片
解放后

1952年底,成立宜兴紫砂产销联合营业处,1955年重新成立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改为紫砂厂。

这时期仍秉持传统之法锤炼,因此泥胎也比较干涩。

茶叶图片

这时期除了传统型器,也为了迎合潮汕功夫茶泡饮的市场,生产了许多水平壶,其胎土呈橙红及朱红。

茶叶图片
文革时期

文革时期由于烧窑温度不高,约在800-900度,所以基本上色泽较浅,且土胎较为松散干涩。

茶叶图片
70末80初

这时期大部分的泥料,所含带鹅黄颗粒较多,养成速度快,晶亮透明,堪称绝品。

茶叶图片

有的泥料中除了少量的黄颗粒外,还夹杂了大量的黑细沙般的粒子,台湾人称为芝麻砂。

茶叶图片
80中末期-90初期

1985年后多是拼泥,虽保有紫砂土透气晶润的特性,却少了作者在土胎方面的独创性。这段时期的紫砂胎土较暗,泡养后呈暗紫色。

茶叶图片
90中期

这时期的泥料土胎硬,色泽漂亮,泥料却没80年代的质感好,紫泥基本也是拼泥。朱泥呈橘黄及暗红色;段泥呈粉胎黄及绿黄。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90末期到当代

90年代末到现在,是紫砂的春天。各种工艺,各种创意繁荣发展。泥料的炼制方法、及调制工艺伴随着国力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看,一跃空前。

茶叶图片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