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壶PK潮州手拉壶,有何不同?
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是华夏文明与茶文化的一种载体,故自古以来,尤其是文化品位较高者,多有“紫砂情结”。
宜兴更是因朴雅的紫砂壶而闻名,而深藏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州朱泥壶造型简洁,富有精致小巧之韵味,也逐渐被市场接受和认可。
那么这两类壶存在哪些差别呢?
01 两者的起源有什么不同
潮州朱泥壶,其发样地是潮州枫溪。
朱泥壶,顾名思义是用朱泥制成之茶壶。
朱泥潮州俗称“红泥”,属天然矿料、绿色材质。
原土的最大特点是含氧化铁量极高,呈土黄色,烧制后转红色。
紫砂壶是中国一种传统品茗工具,相传源自宋代至明武宗正德年间。
制作紫砂壶的材料是紫砂矿土,由紫泥、段泥和红泥三种基本泥构成,统称紫砂泥。
因产自江苏宜兴,又称宜兴紫砂。
好茶者认为,用紫砂壶泡茶,茶味隽永醇厚,紫砂壶因其特殊的双气孔结构,能吸收茶香茶色茶味,因此茶壶使用越久,泡出来的茶越香越醇。
02 两者制作工艺的区别
制作潮州朱泥壶,大致有两种方法。
一、模具注浆法:
其生产流程是先按产品设计进行雕塑造型,用石青制成模具,然后将朱泥浆注入模中,凉干后脱模,接着对坯体进行修整,最后经烧烤而成产品。
二、手拉坯成形法:
运用手指按一块放在自动转盘上的泥,将泥料自下向上伸延且内外翻转,构成壶的造型。
这种手拉坯成形法制造出来的朱泥壶,
就是潮州代代相传的手拉朱泥壶。
宜兴制壶一般都采用的是拍打泥片法制壶,相比来说,紫砂的打泥片工艺更容易做出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壶型。
打泥片做线条对手工要求很高,一发抖,线条就不行了。
潮州朱泥壶用的材料是泥浆,而宜兴紫砂比较粗,基本无法用手拉工艺制作。
03 两者的产业化程度
宜兴紫砂壶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潮州朱泥壶的产业化程度尚较低,造成两者巨大差距的原因何在?
潮州朱泥壶在历史上和宜兴紫砂壶相比,的确名气要差很多,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和地域的关系。
在当时,潮州属于偏僻的地区,而宜兴位于江浙,有较多文人墨客参与,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04 实用性对比
一、透气性对比
相比之下,宜兴紫砂的实用性我上面也提到,它的透气性是其他地方泥料无法替代的。
宜兴紫砂壶具有透气性是它最重要的特征。
紫砂壶在显微镜下呈双重气孔结构,因此紫砂壶具有透气性。
同时用茶水经久泡养的茶器形成温润通透,入手可鉴的效果,给紫砂壶披上迷人的色彩。
首先双气孔指的是紫砂泥的各种矿物之间结合面形成的气孔,和黏土微小泥团内部的气孔。
双气孔的产生,即有紫砂泥自身结构的原因,也和紫砂壶烧结过程中,各种矿物收缩率不同留下的气孔有关。
二、器型外观对比
由于潮州手拉壶制作的时候,转盘是作圆周运动,所以基本上手拉壶都是做成圆形的;
宜兴紫砂壶则不同,由于其成型方式相对来说较为灵活,所以圆形、方形甚至仿生形的器具都有。
另外,由于以前潮州手拉壶主要是供应广东、福建及新加坡等流行潮汕工夫茶的地方使用。
而潮汕工夫茶的茶具一般都较为小巧,所以潮州手拉壶相对于宜兴紫砂壶来说,器型上相对来说也更小巧一些。
宜兴紫砂壶的创作方式近似于雕塑工艺、它的造型可根据制壶艺人的创意进行塑造,因而观赏价值也较高;
而潮州手拉壶的创作方式则显得更为古老,以圆形为基调的造型颇具哲理也更具实用性,所以也更显大众化一些。
总的来说,这两者各自具有本身的特点,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为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