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杯不输壶,来看看令人惊叹的天价紫砂杯!
随着饮茶文化的大热,紫砂由于其独特的材质,发茶性与适茶性都极佳,泡茶不夺茶香,又无熟汤气,广受喜爱。
而饮茶的器皿里,有人却认为紫砂杯不如上秞的瓷杯,欣赏不出汤色。
其实不然,紫砂杯的造型更为丰富,其次,紫砂裸胎而内壁施以白釉同样可以欣赏汤色,可以说是各有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些那些巧夺天工的紫砂杯!
杯呈松树桩形,松枝为柄,杯口自然随形,把持手感舒适,杯底自然伸展的松枝和主干依托为足,杯身树皮肌理及枝杈表现逼真,杯柄两侧又长出新枝,枝上挂几蓬松针,成老干新枝的气象。整个松桩苍劲有力,寓意苍而有劲,永生不衰。杯身一侧留白处题“愿符千载寿,不羡五株松”,行书具有康熙书法家曹廉让的书法风格,印款可对照于多件陈鸣远传世作品。
陈觐侯(约1702-1765),荆溪人。清雍正、乾隆朝时期著名宜兴紫砂艺人。工治壶,亦善做碗、盘等器皿。所制古器精细工整,造型优美,极雅致,曾被作为清廷贡品。故宫藏有陈觐侯制紫砂碗。
「双线竹鼓杯」是可与「双线竹鼓壶」配套使用的器具。此杯为顾景舟先生在六十年代为紫砂工艺品出口创制的作品。以竹为题,运用曲线组合进行造型,黄金分割,竹节弯折成把,意趣天成,器形工整,清雅大方。杯内壁上釉,青如汝窑,鱼鳞开片,既美观,又适合外国友人饮用咖啡的习惯。
说明:传器中落“亨慎”款的紫砂器物多为杯类,且大多制工精美,装饰考究,乃是拍场上的宠儿。此件彩泥绘紫砂杯亦是由亨慎所制,属于亨慎制器中的上佳品。其杯口较薄,微扩,由上至下渐敛,接底部浅足,足圈修饰细致,并钤印“亨慎”二字圆款。杯身以紫砂本色调以多彩泥料,绘高士亭台惜友送别图以作装饰,观赏性极佳。作者以杯身为画面将国画技法中的皴、擦、点、丝等笔法表现的淋漓尽致,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紫砂杯一组,形制,大小,泥料各异,一组八只,且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杯口微敛,圆鼓深腹,曲柄,矮圈足,杯底钤印:「顾景洲」。口沿下一道弦纹,饰连续如意云头纹。内壁挂白釉。胎体甚薄,赭黄色砂泥,细润光洁,形制简练,做工静雅。
半桃为杯 桃尖作流 妙趣天成,这件紫砂桃形杯,由杯和座组合而成,以肥硕半桃为杯,桃尖作流,妙趣天成。它以连枝切开的交桃作杯,内壁平整乌润,整个杯将桃的枝、叶、果有机相联。桃子丰硕肥大;与杯柄相连的枝干,古老苍劲,盘屈连叉。圣思桃杯是一件构思奇巧、制技精妙的紫砂艺术极品,是紫砂传器中的经典之作,可谓千古一器! 壶身所饰为陈佩秋先生亲题“自有乐处”四字壶铭。
此为一裸胎紫砂杯,撇口圈足,仅以浅浮雕装饰杯壁,内容为山水亭阁,松树林木,一派山水雅趣。茶品山水间,用之品茗,可感悟人在草木间的智慧。
说明:杯为仰钟形,敞口,圆弧腹,矮圈足。杯形圆巧可爱,外壁紫砂色泽深沉,口沿下钤刻花纹装饰,杯腹白泥楷书“天街凉似水”“中有十分香”,字体娟秀端庄。杯内壁施松石绿釉,光润秀雅,与外壁紫砂质感形成鲜明对比,雅趣天成,十分难得。杯底”二泉”刻款。
此为两件组成一套,紫砂胎。杯子呈四方圆角式,撇口高足,杯面与足底施以开片,口沿饰以回纹一周,手执为变体螭龙形,托盘塑以菱花口式,敞口高足,盘面与底足皆施开片,盘口也饰回纹一周。杯腹铭刻“石上坐吟诗,二泉”。书法遒劲文雅,乃文人茶具雅玩。
一组三只,泥色、形制各不相同,胎体轻薄,做工精细,构思优美又不失生活依据,令人见之便觉春意盎然,文人洒脱之气跃然眼前。杯身分别铭文“一枝和雪香”、“一杯今日酒”、“行今(吟)山水可作主人”,更好的让人体会到文人的细微生活,值得收藏与把玩。
这六件紫砂杯泥色各不相同,形制也不相似,各具千秋。两件“公其”款小杯仿花瓣形状,令人感觉春意盎然;“亨慎”款两件小杯,一件蟠龙把装饰,杯口处装饰以回字纹,典雅富丽。一件底部施以菱角装饰,加强了装饰性的美感;“云生”款小杯杯壁刻有“心事一杯中”铭文,让人体会到文人的细微生活;“志源”款小杯杯壁用泥贴塑花纹,别有意蕴。这套紫砂杯较为全面的展现了紫砂的种种工艺以及展示方式,是了解和加深认识紫砂的一套极好的作品。
此件作品,杯外壁以多种色彩釉描绘出四季花卉图案,内部施白釉,便于观茶汤色。以梅兰菊荷等花卉主题,用以品茗,联想花香蝶舞,增添情趣。
紫砂壶,许多人喝茶会多备几把,紫砂杯亦如此,好杯并不输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