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个世纪来,茶叶攀缠着权力,在帝国战争、殖民扩张、科学探索、民族独立运动和全球贸易中掀风作浪。19世纪以前,中国手握对茶叶的绝对利权,但最终加冕为茶叶帝国的——为何是远在大不列颠岛上的大英帝国?温婉的温带灌木,为何会化身为争权夺利的达摩克利斯剑?它又是如何开启世界新纪元?本文文献分享来自BengtG.Karlsson,基于《帝国作物假说》在茶叶历史的四个关键节点顺藤摸瓜,尝试揭开茶叶历史的谜团。
拉茶是马来西亚最普遍和最受欢迎的国民饮料之一。拉茶的主要成分是茶叶和炼乳,其制作过程是使用两个大茶缸,把冲泡好的茶水与炼乳混合后来回多次从高处往下倒,动作犹如将茶汤在两个茶缸间来回拉,这样可以使茶水和炼乳混合更为充分。拉得越长,起泡越多,茶香与奶香越能获得充分发挥,口感也会更加顺滑。
16世纪的日本室町时期,流传着一个以中文汉字写成的寓言式文本《酒茶论》,在两千余字的文本中,雅号“涤烦子”和“忘忧君”的二人对坐,一人饮茶,一人饮酒。这个四无人声的春昼,不可容俗谈,于是“涤烦子”和“忘忧君”展开了一场茶酒之辩。双方各执一词,反复争辩茶与酒的尊卑、品德与功用,互揭其短,各陈己长。难分伯仲之际,一位“闲人”出面调停,说茶酒难分高下,皆是天下尤物,还是“酒亦酒哉茶亦茶”吧。
阿萨姆公司不仅是大英帝国在印度殖民地的第一家茶叶种植公司,也是19世纪中国之外茶行业第一家茶叶上市先驱公司。阿萨姆公司的历史不仅仅是帝国茶产业的历史,也是阿萨姆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名:《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贵州冲泡只要记住16个字——高水温、多投茶、快出汤,茶水分离、不洗茶。只需10秒,人人都能随时随地泡出一杯好茶。”
《茶叶与帝国:口味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导论萨里郡的军人茶会
这本专著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泛,所考察的中日茶文化交流史,日本茶道的精神核心、哲学性、艺术性、宗教性、民族性及其发展变化过程,都给日本茶道文化研究者以启迪。
外国茶书的编撰,又是另一种情景。18世纪以前,国外茶业文献仅限于记述有关中国茶事和见闻,或摘抄中国介绍茶叶生产经验的书籍。此后,才有比较系统全面记述各国茶叶生产发展情况及全部技术措施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