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属后发酵茶,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干茶色泽黑褐油润,汤色橙黄透亮,具松烟香与菌花香(金花),滋味醇和微涩,耐泡持久。以“刮油”、降三高功效著称,富含硒元素(均值0.22ppm),为全国茶叶含硒均值的两倍。

发展历史

唐代(856年)文献记载“渠江薄片茶”为安化黑茶雏形,五代时列为贡茶。明嘉靖三年(1524年)“黑茶”一词首见文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定为官茶,主销西北边疆,誉为“生命之茶”。清初晋商开辟“万里茶路”,安化成茶叶集散中心,茶行超300家。1939年彭先泽试制黑砖茶成功,奠定现代紧压茶基础。2007年获地理标志保护,千两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长环境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6-18℃,年降水量1200-1700mm,相对湿度80%。核心茶区位于雪峰山脉北麓,海拔400-800米,终年云雾缭绕。土壤为冰碛岩风化形成的红壤(占全球总量85%),pH值4.5-6.5,富含有机质及硒、锌等矿物质。森林覆盖率70%,多溪涧水系,形成“山崖水畔,不种自生”的生态。

产区

产区范围: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全境,地理坐标北纬27°58′-28°38′,东经110°43′-111°58′。

核心产区:资水两岸的“二溪六洞二山”——马家溪、高家溪;火烧洞、条鱼洞、漂水洞、檀香洞、深水洞、仙缸洞;芙蓉山、云台山。其中条鱼洞所产为品质之冠。

分类

三尖(篓装散茶):

天尖:一级嫩芽为主,松烟香显,汤色橙黄,清代贡品。

贡尖:二级原料拼配,滋味醇厚,民国时期官商专用。

生尖:粗老叶含梗,味浓微涩,民饮大宗。

三砖(紧压茶):

茯砖:伏天发酵,独有“金花”(冠突散囊菌),菌花香浓郁,促消化。

黑砖:无金花,松烟香突出,砖面乌润光滑。

花砖:由花卷茶演变,砖侧压花纹,陈香显。

一卷(花卷茶):

千两茶:篾篓捆压成圆柱形,重36.25公斤,具篾香与陈香,世界茶王。

茶树

主栽品种为 安化群体种,以云台山大叶种为代表。灌木型,中叶至大叶类,叶椭圆形肥厚,叶缘锯齿深,抗寒性强。鲜叶标准为一芽三叶至四叶,成熟度高于绿茶,利于渥堆发酵。

等级

根据 DB43/T 657 的定义,安化黑茶成品茶分为:千两茶、湘尖茶、茯茶、黑砖茶和花砖茶。

千两茶不分等级。

湘尖茶按原料等级分为天尖(湘尖 1 号)、贡尖(湘尖 2 号)和生尖(湘尖 3 号)三个等级。

散状茯茶根据原料等级及品质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三个等级;压制茯茶按品质分为超级茯砖茶、特制茯砖茶和普通茯砖茶三个等级。

黑砖茶根据原料嫩度和品质分为一级(特制黑砖)和二级(普通黑砖)。

花砖茶根据原料嫩度和品质分为一级(特制花砖)和二级(普通花砖)。

外形

砖形(黑砖/花砖/茯砖),圆柱形(千两茶),碎切形(散装三尖)

香气

松烟香(适度火工),菌花香(金花特有),陈香,药香(老茶)

滋味

醇厚,甘(甜味),滑(顺滑感),微涩(新茶)

功效

去肥腻,消食,降血压血脂血糖,抗氧化(富硒)

(注:冠突散囊菌代谢产物强力分解脂肪;硒含量达0.25-4mg/kg,显著强化抗癌防辐射能力,对比其他黑茶更突出心血管保护作用。)

工艺

杀青(高温蒸汽)→揉捻→渥堆(微生物发酵20-30小时)→松柴明火烘焙→筛分→压制→发花(茯砖特有)→干燥

工艺特点:渥堆产生多酚氧化酶促发酵,形成醇和滋味;松柴烘焙赋予松烟香;茯砖“发花”需控温控湿培育金花。

冲泡

紫砂壶或盖碗,水温100℃。茶水比1:30(7g茶/210ml水)。首泡润茶10秒倒掉;2-4泡即冲即出,5泡后每泡延30秒,耐泡10次以上。老茶可煮饮。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品饮

忌空腹饮(易刺激胃黏膜);新茶火气重需陈放1-2年;霉变茶不可饮用(金花与黄曲霉需区分:金花颗粒饱满金黄,分布均匀);饭后1小时饮用助消化效果最佳;失眠者避免晚间饮用。

相关标准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