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
福鼎白茶属微发酵茶,福建省福鼎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外形芽毫完整,满披白毫,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甜爽口,性清凉,具消热降火、消暑解毒等特性,主分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四类。
发展历史
唐代陆羽《茶经》引隋代《永嘉图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经考证为福鼎太姥山,距今1400余年。宋代墓葬出土白茶芽头,明代田艺蘅《煮泉小品》详述生晒工艺。清嘉庆初年(1796年)创制银针,咸丰六年(1857年)培育大白茶品种,光绪十二年(1886年)制白毫银针。2004年获地理标志保护,2009年英国王子婚礼采用福鼎白茶配制纪念茶,2011年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长环境
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8.5℃,年降水量1669.5毫米,相对湿度80%。核心产区海拔400—900米,多云雾,昼夜温差大。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pH值4—6.3,有机质含量1.58—2.33%,富含钾、锰等元素,乌沙土质利于茶树养分积累。
产区
产区范围:福建省福鼎市全境,地理坐标北纬26°52′—27°26′,东经119°55′—120°43′。
核心产区:点头镇、磻溪镇、白琳镇、管阳镇、太姥山镇,尤以太姥山鸿雪洞绿雪芽母树及三坑两涧(牛栏坑、慧苑坑等)高山地带为代表。
分类
白毫银针:单采肥壮芽头,形似银针,毫香浓郁,汤色杏黄清澈,为白茶极品。
白牡丹:一芽一叶或二叶,绿叶夹银毫,形似花朵,滋味鲜醇,具花香。
贡眉:以菜茶群体种一芽二三叶为原料,叶张小,形似眉毛,滋味醇爽。
寿眉:一芽三四叶,叶粗梗长,陈化后枣香显著,汤色橙红。
茶树
主栽品种为 福鼎大白茶(华茶1号) 与 福鼎大毫茶(华茶2号):
福鼎大白茶:小乔木型,树高1.5—2米,叶椭圆形,叶质厚软,抗寒性强,萌芽期3月上旬。
福鼎大毫茶:叶近长椭圆,茸毛密长,单芽重达23克,适制银针。
群体种 福鼎菜茶 用于制作贡眉,保留有性繁殖传统。
等级
根据 T/FDSCX 002-2020 的定义,福鼎白茶根据原料、品种及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新工艺白茶和贡眉五种产品。
白毫银针以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的单芽鲜叶原料加工而成,分为特级和一级。
白牡丹以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歌乐茶的一芽一叶、一芽二叶鲜叶原料加工而成,分为特级、一级、二级。
寿眉以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和本地群体种品种的一芽三至四叶鲜叶原料加工而成,分为一级和二级。
新工艺白茶以福鼎白茶品种为原料经萎凋、轻揉、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分为特级和一级。
贡眉以福鼎本地有性群体种的一芽1~2~3叶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分为特级和一级。
外形
针芽状(白毫银针),片形(白牡丹),眉形(贡眉/寿眉)
香气
毫香(玉米香),清花香,枣香(老寿眉),药香(老茶),日晒气(日光萎凋新茶)
滋味
鲜爽,甘(甜味),醇厚(老茶),滑(顺滑感)
功效
清热,消暑,解毒,明目,消食
(注:黄酮含量居六大茶类之首,自由基含量最低,显著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糖血脂,对比其他茶类消炎抗病毒效果更优。)
工艺
萎凋(自然/复合)→干燥(文火烘焙)
工艺特点:不炒不揉,萎凋时长60—72小时,依天气调整日光/室内萎凋比例,干燥温度70—90℃,保留活性酶,形成“绿叶红筋”。
冲泡
白瓷盖碗或玻璃杯,水温90—95℃。茶水比1:50(3g茶/150ml水)。白毫银针/白牡丹首泡10秒出汤,后续递增5秒;贡眉/寿眉可煮饮,冷水投茶煮沸转小火3分钟。
品饮
新茶忌空腹饮,免刺激肠胃;老茶煮饮更显枣香药韵。品饮时观汤色杏黄至橙红变化,闻盖香辨毫香/花香/陈香。储藏需密封避光,湿度≤60%,常温或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