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晚芳
庄晚芳(1908-1996),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栽培专家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毕生从事茶学教育与科学研究,培养了大批茶学人才。在茶树生物学特性和根系研究方面取得了成果。晚年致力于茶业的宏观研究,对茶历史以及茶文化的研究作出贡献。著有“茶作学”、“茶树生物学”等。
庄晚芳,原名庄友礼,笔名庄友、庄骥、挽风、茗叟。1908年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幼年家境贫困。1924年考取了有生活补贴的集美高等师范学校。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1934年毕业后,经赵连芳介绍,到安徽祁门茶叶改良场工作。他带领练习生一起采茶、制茶,与茶工们工作、生活在一起,从而引起了对茶叶研究的兴趣。1938年,在福建省福安农校讲授茶叶课。1939年,担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副局长,曾到崇安筹办福建省示范茶厂,并在武夷山下组织开辟了数千亩新茶园。不久,他转至浙江衢州协助吴觉农筹办东南改良总场。1943年,福建省农林公司聘任庄晚芳为总经理,他吸收侨资,改善经营,取得很大成绩,为闽茶复兴打下了基础。1948年,他先后赴香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考察,访问了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陈先生劝他回国从事教育,他深受启发,随即返回福建。这个时期,他逐渐向往革命,做了不少有益于人民解放事业的工作。
创建我国现代茶树栽培学科
庄晚芳是我国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他重视并善于总结群众丰富的茶树栽培经验,主持并参加茶树栽培基础理论研究。1956年,他编著的《茶作学》,是我国现代茶树栽培学的一本重要专著,既系统总结了我国茶农的宝贵经验,又全面介绍了苏联种茶的先进技术,对我国茶树栽培的实践及理论,都有较大的影响。
50年代以前,我国的茶园种植方式几乎全部为丛式茶园,单产低,管理不便。庄晚芳在该书中指出:“至于发展新茶园,为了适应机械化,提高生产率,应该尽量采用条式茶园的布置”。现在我国各茶区发展的新茶园基本上都是采用条式茶园的布置。
重视茶史研究,弘扬我国茶文化
庄晚芳对中国茶史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先后在《农业考古》、《农史研究》和其他有关刊物上,发表了15篇学术论文。他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还把茶史研究和对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如他撰写的《茶叶与农民起义》和《茶叶与鸦片战争》,就是两篇很好的文章。
198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庄晚芳的著作《中国茶史散论》。该书汇集了他多年研究的结晶,从茶的饮用史论证茶的起源和传播,并着重研究了茶的生产发展史、栽培技术史和采制技术史等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为了弘扬中华茶文化,庄晚芳十分重视祖国历史名茶的恢复和发展,以及新名茶的创制。为此,他多次深入茶区进行考察与指导。他和同事于1979年撰写出版了我国第一本系统介绍全国主要名茶的专著《中国名茶》。这本书内容生动、深入浅出、文笔流畅,深受读者欢迎。
人物经历
1908年8月20日(农历) 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
1927年 毕业于集美高等师范学校。
1930年 考入中央大学农学院,1934年毕业,获农学学士学位。
1934—1937年 任安徽祁门茶业改良场技术员。
1937年 任中央大学农学院助教。
1937—1938年 任福建省农业改进所技士,福安社口茶场技师。
1938—1939年 任福建省贸易公司晋江办事处主任。
1939—1940年 任福建省茶叶管理局副局长。
1940—1941年 任福建省建设厅技正。
1941—1942年 任东南茶叶改良场技正。
1942—1943年 任中国茶叶公司研究课课长。
1943—1948年 任福建省农林公司总经理、董事长,兼任协和大学教授。
1949—1952年 任上海复旦大学农学院教授。
1952—1954年 任安徽农学院、武汉华中农学院教授。
1954—1991年 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授。
1955年 任浙江公安厅十一处茶叶技术顾问。
1956年 被选为浙江省茶叶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第四、六届名誉理事长。
1964年 被选为中国茶叶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1980年 任商业部茶叶加工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8年 任司法部全国劳改系统茶叶协会名誉理事长,浙江“茶人之家”名誉理事长,浙江茶叶集 团公司顾问。
1989年 任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顾问,福建省三明市茶业公司顾问。
1990年 任福建茶艺馆顾问。
1996年 逝世。
主要论著
1 庄晚芳.东南茶树品种初步调查.万川通讯,1942(2).
2 庄晚芳.茶树扦插的必须条件.中国茶讯,1950(8).
3 庄晚芳.中国的茶叶.上海:永祥印书馆,1950.
4 庄晚芳.世界最北的茶区.茶叶导报,1953(2).
5 庄晚芳.茶作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56.
6 庄晚芳.茶树生物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7 庄晚芳等.幼龄茶树修剪时期试验.茶叶,1957(1).
8 庄晚芳.茶树根系的研究.浙江农学院学报,1957.
9 庄晚芳.关于茶树品种的研究方向、方法及其组织领导问题的意见.茶叶,1959(1).
10 庄晚芳.论愈采愈发.茶叶,1959(1).
11 庄晚芳等.茶树水仙品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浙江农业科学,1960(2).
12 庄晚芳等.茶树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初步观察.中国园艺学会茶叶论文选集.1960—1963
13 庄晚芳.茶树栽培学.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61.
14 庄晚芳.关于茶叶愈采愈发的问题.中国农业科学,1962(2).
15 庄晚芳.论茶树营养特点及茶园管理的综合技术.茶叶科学,1964(1).
16 庄晚芳.一日千里的中国茶叶.香港大公报(连载),1977.
17 庄晚芳.谈谈茶树种植密度问题.湖南茶叶,1978(12).
18 茗叟.略谈王褒的《?约》.茶叶季刊,1978(3).
19 庄晚芳等.茶树栽培学.北京:农业出版社,1979.
20 庄晚芳等.中国名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21 庄晚芳.关于我国茶叶生产区划的初步意见.茶叶,1980(1).
22 庄晚芳等.论茶树变种分类.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1(1).
23 庄晚芳.茶的始用及其原产地问题.农业考古,1981(2).
24 庄晚芳.茶树原产于我国何地.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1(3).
25 庄晚芳等.饮茶漫话.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
26 庄晚芳等.茶树生理.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27 庄晚芳等.径山茶宴与日本茶道.农史研究,1983(10).
28 庄晚芳.从栽培角度谈发展乌龙茶应注意的问题.中国茶叶,1983(5).
29 庄晚芳.略谈茶树分类和原产地问题.茶叶,1986(1).
30 庄晚芳.皋芦考释.农业考古,1986(2).
31 庄晚芳.茶叶文化与清茶一杯.光明日报,1986年10月11日.
32 庄晚芳.发扬茶叶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茶叶1987(1).
33 庄晚芳等.茶树栽培学(第二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
34 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35 庄晚芳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业卷——栽培篇.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
36 庄晚芳.中国茶德.茶报,1989(3).
37 庄晚芳.茶叶与鸦片战争.中国茶叶加工,1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