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茶类,3分钟入门

六大茶类,3分钟入门

我国是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中国茶有千万种,对茶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但目前通行的一种分类法来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陈椽教授依据茶叶加工工艺的不同将茶叶分为六大茶类,分别命名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茶叶图片
绿茶

不发酵,讲究新鲜

绿茶的主要加工工艺:杀青、揉捻、烘干

关键工艺:杀青

是通过高温杀死鲜叶的活性酶,阻止鲜叶的进一步氧化,从而达到“鲜绿”的效果。对于杀青这道工序来说,最难的便是如何平衡“鲜绿”和“除青气”之间的关系,“杀过了”会影响成品的颜色;而杀青程度不够,茶叶青气过重则会影响茶汤的口感。

名茶: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

茶叶图片
白茶

微发酵,制作简单

白茶的主要加工工艺:萎凋、烘干

关键工艺:萎凋

使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产生清香,成茶的滋味醇鲜而不苦涩。很多人认为白茶很简单,只需要晒一晒就好了,但其实萎凋的时间、萎凋的程度都是有讲究的,要控制铺晒的厚度,何时“摊出”和“收起”等等。

名茶: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

茶叶图片
黄茶

轻发酵,“闷”出来的茶

黄茶的主要加工工艺:杀青、揉捻、闷黄、烘干

关键工艺:闷黄

用相对来说较高的温度和湿度来消除青气,使鲜叶由绿变黄,黄茶也形成了协调醇和的风味特点。很多人会因为黄茶“黄叶黄汤”的特点误以为是放坏的绿茶。事实上,其“黄”的程度是否合理,正是判定其品质是否合格的关键因素。

名茶:君山银针、霍山黄芽等。

茶叶图片
青茶(乌龙茶)

半发酵,香茗宝库

青茶的主要加工工艺:晾青、摇青、炒青、揉捻、烘焙

关键工艺:摇青

在这道工序中,茶叶相互之间会摩擦碰撞,在叶缘会形成一些小“伤口”,正是通过这些小“伤口”,促使了多酚类化合物的反应,促进芳香化合物的形成。这个步骤是奠定青茶香气和滋味的基础,青茶“绿叶红镶边”的品质特征也是在这个步骤中形成的。

名茶: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大红袍)、台湾冻顶乌龙等。

茶叶图片
红茶

全发酵,汤色红亮

红茶的主要加工工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

关键工艺:发酵

发酵在整个制茶工艺中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而红茶作为全发酵茶,发酵便是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通过这道工序,茶叶中的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使得青气退去,逐渐转化为甜蜜的果香。

名茶: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等。

茶叶图片
黑茶

后发酵,生命之茶

黑茶的主要加工工艺:杀青、揉捻、渥堆、烘干

关键工艺:渥堆

是晒青毛茶经过摊放、洒水、均匀翻堆,使之自然发酵的过程。和闷黄一样,渥堆的过程中也应用了很多的湿热作用,只是渥堆发生的更为复杂和剧烈;此外,也有一些微生物参与了这个反应。

名茶:云南普洱、安化黑茶等。

茶叶图片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