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佛茶
普陀佛茶又称普陀山云雾茶或凤尾茶,是中国绿茶类古茶品种之一,产于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色泽翠绿披毫,香气芬芳,汤色嫩绿明亮,滋味清醇爽口,兼具禅茶文化底蕴,是中华茶文化与佛教文化融合的典范。
发展历史
始于唐代,由普陀山僧侣首植,以茶供佛、待客。清代光绪年间被列为贡品;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1984年获浙江省名茶称号;1998年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2020年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录;2025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生长环境
普陀山属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四季湿润,年均气温16℃,年降水量1200毫米以上。佛顶山(海拔286.3米)终年云雾缭绕,露珠丰沛,土壤为微酸性红壤且富含矿物质。茶树多分布于向阳坡地及避风山坳,受海雾滋养,形成独特"岩韵兰香"风味。
产区
地理标志保护范围涵盖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共28个乡镇街道,包括城东街道、朱家尖街道、桃花镇等。核心产区为普陀山佛顶山,山上林木茂盛,云雾弥漫,日照漫射,形成"佛顶云雾"生态条件,被誉为"观音灵芽"的生长圣地。
品种
云雾茶:产自佛顶山高海拔云雾带,芽叶细嫩,具兰花香,滋味鲜爽回甘。
碧螺春:采用传统碧螺春工艺,卷曲如螺,清香鲜爽,提神效果显著。
毛峰:取嫩芽精制,形似银针,汤色清澈,口感甘醇高雅。
茶树
主要品种为普陀山大叶种,属本地群体种。茶树生长缓慢,叶大芽壮,内含物质丰富。种植过程不施肥,仅以杂草为天然肥料,强调生态洁净。树龄多超百年,根系深扎岩土,吸收海岛矿物质。
等级
特级一等:外形似螺似眉,茸毫披露,匀净嫩绿;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嫩爽口;叶底幼嫩成朵。
特级二等:条索紧细显毫,香气清高;滋味鲜爽;叶底细嫩匀净。
一级:条形卷曲显毫,香高持久;滋味尚鲜醇;叶底绿亮尚匀。
二级:条形卷曲略显毫,香高;滋味醇和;叶底尚嫩显芽。
外形
螺形,蝌蚪状,眉形
香气
清香,兰花香,栗香
滋味
鲜爽,甘醇,回甘绵长
功效
清热,消暑,明目,治肺痈(新增),治血痢(新增),降血压(新增),抗氧化(新增)
工艺
采摘→摊放→杀青→揉捻→搓团→提毫→烘干
工艺特点:仅采清明后3-5天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要求匀、整、净、嫩。手工炒制时每锅需洗刷一次,确保洁净;"搓团"工序形成独特螺状外形,融合半炒半烘技法。
冲泡
选用透明玻璃杯,水温80-85℃。茶水比1:50(5g茶配250ml水)。先温杯,注水1/4醒茶,顺时针摇动;二次注水至杯身2/3,采用回旋注水法。静置2分钟后品饮,饮至1/3处续水,可冲泡3-4次。
品饮
忌空腹饮用;胃寒者适量;神经衰弱者避免晚间饮用;头遍茶作洗茶弃用;新茶存放半月再饮;避免与药物同服。建议小口慢饮,初品感受鲜爽,再品体会香韵圆融,三品回味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