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革壶,带你走进那段制壶岁月

紫砂文革壶,带你走进那段制壶岁月

作为我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文革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特征自然而然地深烙在作为文化艺术载体之一的紫砂壶制品上。

“题材独特,自成体系”的“文革壶”最终成为人们争相收藏的热点,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01 “文革壶”的由来

“文革壶”壶是指宜兴紫砂工艺厂在1966年~1976年期间生产的紫砂壶。

当时的政治形势对工艺美术产生了特殊的冲击,故形成了极为鲜明的特点。

铭文以毛主席语录,诗词为主,还有毛主席诗词意境画,由此构成了紫砂“文革壶”的最大的特点。

茶叶图片
02 “文革壶”的特征

1.装饰:

前期主要是泥绘,后期多以陶刻为主。

2.款识:

前期不留名款,为明确责任,采用阿拉伯数字和工号为记号。

中期,壶底钤印长方形壶名。后期,壶底钤印带框阴文“中国宜兴”,盖内钤制坯手长方形款识,楷、篆、隶皆备。

3.泥料:

由原料总厂统一开矿加工,制壶者领用一样的泥料。泥性好,塑性大,细而腻。

茶叶图片

4.制坯:

多数是用石膏模具,全手工捏制较少,口、把处可见石膏模具留下的“哈夫线”。

5.出水孔:

样式不一。网球孔是统一制作,由制壶人领用,烧成后颜色与壶器不尽相同,大小不甚协调。

03 “文革壶”都是粗制滥造吗?

有人炒作“文革”时期生产的紫砂壶,说泥料是较差的普通紫泥,窑烧没有达到温度,做工粗糙甚至口颈处还有刀痕,壶身装饰有领袖头像或革命诗词等,可以见证历史,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茶叶图片

实际上,“文革”中紫砂工艺厂的整体生产并未受到大的影响,质量检验制度没有被冲击掉。

因为强调“为工农兵服务”,老艺人们也投入到生产中,名艺人也制作普通商品壶。壶底印统一为“中国宜兴”4字,壶盖内的木质楷书章有名无姓。壶名有所改变,“鱼化龙”壶改叫“鱼龙”壶,“寿星”壶改叫“圆形”壶,“洋桶壶改叫“直形”壶,“龙蛋”壶改叫“蛋形”壶……

茶叶图片

市场上看到的粗俗、草率,有的还嵌用领袖头像的所象的所谓“文革壶”,大多为伪品。

04 如何鉴定“文革壶”

大多数仿“名艺人文革紫砂壶” 是凭想象做出来的,一般存在泥料不纯,做工粗糙,包浆失真等问题;

特别是有些仿“名艺人文革壶”,用的不是“文革”时生产的壶式,却在壶盖内印有当代名家的印款,在壶底盖“中国宜兴”四字方章,故古董收藏者容易鉴别。

后来,“名艺人文革壶”出现了精仿品,器形做的很准确,做工也不错,较难识别。

茶叶图片

收藏“文革网球壶”,就应当打开壶盖,借助亮光从壶嘴网壶内看看“网球”,如果发现隔离茶叶孔是两层的,就应当警惕起来,这多半是假冒的“网球壶”。

总之,对“文革壶”的鉴定,要从泥料,壶式,做工,款识,包浆等几个方面去把握,只要有一个方面存在疑问,就不能收藏。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