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是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选用铁观音茶树品种进行扦插繁育、栽培和采摘,按照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作而成,具有铁观音品质特征的乌龙茶。

发展历史

安溪产茶始于唐末,宋元时期寺观与农家已普遍植茶。明清时期茶业鼎盛,清代创制铁观音,光绪年间(1896年)传至台湾及福建多地。2004年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2008年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亮相上海世博会,2020年安溪铁观音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国家认定。

生长环境

主产区“内安溪”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5-18℃,无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土质以酸性红壤为主(pH值4.5-5.6),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适宜茶树生长。

产区

主产区位于安溪县西部的“内安溪”。核心产区包括感德镇(“中国铁观音第一镇”,高海拔气候独特)和龙涓乡(“后起之秀”,土地辽阔,森林覆盖率68.5%)。

分类

清香型:轻发酵,色泽翠绿,花香清新,滋味鲜爽。细分为正味型(传统工艺,汤色金黄,微涩回甘)和酸香型(拖青工艺,酸香明显)。

浓香型:重发酵烘焙,色泽乌润,熟果香或焦糖香,滋味醇厚甘滑,暖胃降脂。

陈香型:贮存5年以上,具陈香、木香或药香,滋味柔和,通便消食功效显著。

茶树

纯种铁观音茶树为灌木型,树势披展,叶形椭圆,叶缘钝齿,叶面波浪隆起。嫩芽紫红色,称“红芽歪尾桃”,抗逆性弱,产量较低,需精细栽培。

等级

根据 GB/T 19598-2006 的定义,安溪铁观音分为清香型与浓香型。

清香型安溪铁观音按感官指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

浓香型安溪铁观音按感官指标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外形

卷曲形(蜻蜓头状),颗粒状(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或乌润。

香气

兰花香(天然馥郁),奶香,茉莉花香,焦糖香(浓香型),陈香(陈香型)。

滋味

醇厚(浓淡适中),鲜爽(氨基酸鲜味),甘滑(甜味顺滑),回甘持久。

功效

抗衰老(清除自由基),抗癌症(抑制癌细胞),抗动脉硬化(降胆固醇),防治糖尿病(调节血糖),减肥(促脂肪代谢),清热(降火解暑)。

工艺

采青→晾青→晒青→做青(摇青与摊置)→炒青→初揉→初烘→复揉→烘干。特点:摇青是关键,通过叶片碰撞激活酶促反应,形成半发酵特质;烘焙提香(浓香型需重焙)。

冲泡

用山泉水,100℃沸水,茶具以小盖碗或紫砂壶为佳。程序:白鹤沐浴(洗杯)→乌龙入宫(落茶,茶量占1/5)→悬壶高冲(高冲旋转)→春风拂面(刮沫)→关公巡城(巡回注汤)→韩信点兵(点茶匀汤)→鉴尝汤色→品啜甘霖(热饮细品)。

茶叶图片
品饮

空腹、贫血或酒后不宜饮;新茶放置半月再饮,免伤肠胃;品饮时观形(卷曲肥壮)、察色(汤色金黄)、闻香(盖香持久)、品韵(喉底回甘);避免使用保温杯,以免茶汤苦涩。

相关标准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