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类尖茶,创制于1900年,产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乡猴坑一带。其外形扁平挺直,两叶抱芽,自然舒展,白毫隐伏,以“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著称,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具独特“猴韵”。
发展历史
太平猴魁的前身为“太平尖茶”,清光绪年间由茶农王魁成在猴岗创制,1900年定名“猴魁”。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2003年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标志,2004年国际茶博会获“绿茶茶王”称号。
生长环境
产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年降水量1200-1400毫米,云雾笼罩。土壤以变质页岩风化的乌沙土为主,pH值4.8-6.5,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茶园多分布于海拔350-750米的高山阴坡,森林覆盖率超90%,低温多湿的环境利于氨基酸积累。
产区
产区范围
主产区为黄山市黄山区新明、龙门、三口等14个乡镇,地理坐标东经117°50′15″~118°20′20″,北纬29°59′14″~30°31′5″。
核心产区
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为核心产区,尤以猴坑海拔500米以上高山茶园品质最优。
分类
太平猴魁无子类分支,按工艺和原料分为手工捏尖(传统猴魁)与机制布尖(非核心产区常见)。手工捏尖品质更优,机制布尖外形扁平薄,香气淡薄。
茶树
主要采用“柿大茶”品种,叶片肥厚,节间短,持嫩性强,芽叶长达5-7厘米,为形成“两叶抱一芽”外形提供基础。
等级
极品:外形扁展挺直,魁伟壮实,毫多不显,苍绿匀润;兰香持久,滋味鲜爽醇厚,具“猴韵”。
特级:扁平壮实,两叶抱芽,苍绿匀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回甘。
一级:扁平重实,毫隐不显;香气清高,滋味鲜爽。
二级:外形扁平,少量单片;香气尚清高,滋味醇厚。
三级:两叶抱芽,欠匀整;香气纯正,滋味醇厚。
外形
扁平形(两叶抱一芽,自然舒展,白毫隐伏,长5-7厘米)。
香气
兰花香(高爽持久),幽香(三泡后犹存)。
滋味
鲜爽(氨基酸鲜味),醇厚(浓淡适中),甘(甜味回甘)。
功效
提神醒脑(咖啡碱兴奋中枢神经),利尿(茶碱促进排尿),降血压(含γ-氨基丁酸),防龋齿(氟强化牙釉质),清热(茶多酚抗菌)。
工艺
采摘(谷雨前后,一芽三叶初展,四拣八不采)→拣尖(折一芽二叶为“尖头”)→摊放(竹匾失水)→杀青(110℃手炒,带轻、捞净、抖开)→理条(手工捋直两叶抱芽)→压制成型(木滚轻压)→毛烘(100℃→70℃四烘笼)→足烘(70℃边烘边捺)→复焙(60℃打老火,趁热装筒垫箬叶)。
冲泡
选高直玻璃杯,投茶3-5克(根部朝下),水温85-90℃。先注水1/3润茶,轻摇后注水至七分满,静置2-3分钟。饮至1/3续水,可泡4-5次。
品饮
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避免空腹饮浓茶(易头晕),睡前2小时忌饮(防失眠),茶汤温热为宜(凉茶易生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