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茶叶书籍
我国由唐及清,现在初步确认的茶书为188种,其中完整的茶书为96种,辑佚28种,佚书书目64种。以朝代分,唐和五代为16种;宋元47种;明代79种;清代42种;另有明清间未定朝代4种。
现存唐代(含五代)的茶书
茶在饮用之前,多入药或入汤羹。据一些古籍记载,战国时候,四川一带已经有饮用茶的习惯,有“南方有嘉木”的说法。三国魏晋时代,饮茶人也增加,但还未形成唐时复杂精美的饮用法。
茶于唐代兴起,和当时历史、经济交通发展有关系,茶运输到塞外,到吐蕃,饮茶区域扩大。唐代政府开始建立茶政,征收茶税,成为唐时经济贸易的重要环节。
当时禅教大兴,茶在参禅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可提神打坐,很多寺庙推广喝茶。同时,陆羽于《茶经》中提倡的茶道方式,风行一时,后被奉为茶圣。
现存宋代茶书
宋代茶书和茶人的世界,首先在宫廷,从蔡襄到宋徽宗,已经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这些茶书中,可以窥见宋人复杂瑰丽的茶世界。
当时宫廷的饮茶方式,制作茶的技术比之唐代更为复杂。除龙凤团、石乳、小龙团、密云龙等,种类层出不穷。点茶、斗茶,颇具仪式。
瓷器发展也被茶的发展所影响,北宋青白瓷很受欢迎,后来饮斗茶风靡推崇建盏,唐朝的秘色瓷,也是和茶色配合的。
现存明代茶书
明代可以说是中国再次茶道复兴的时期。从茶书上看,整个明清茶书有上百种,占到总茶书72%,但多为抄录唐宋。明清茶书有以往唐宋不具备的地方,关于茶树种植管理、茶叶制作技术、饮茶的文人趣味,颇多新见。晚清茶书,更是开近代科学茶学科的先河。
现存清代茶书
如需更全面的研学,可以阅读《中国茶书全集校证》,全7册,方健汇编校证,共400万字,分为上中下补四编。上编为唐宋茶书,收35种,其中20种为辑本,9种为首次作为茶书收录。中编为明代茶书,收录37种,最后一种为新收茶书。下编为清代茶书,收录10种,其中附收一种为民国茶书,新收三种。补编共收书19种,历代未见著录为茶书者,主要是关于茶法、茶政、茶制、茶马类等茶书,合计101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