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茶机器的发明
采用机器制茶,提高生产效率,以我国为最早,唐代已有制茶水车。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宋用臣管理汴河堤岸,就利用汴河水推动茶磨,制造团茶。
《宋史˙食货志下六》:“元丰中,宋用臣都提举汴河隄案,创奏修置水磨,凡在京茶户擅磨末茶者有禁……诸路末茶入府界者,復严为之禁。”
元王桢《农书˙利用门》:“水转连磨,其制与陆转连磨不同。此磨须用急流大水,以凑水轮。其轮高阔,轮轴围至合抱,长则随宜。中列三轮,各打大磨一盘。磨之周匝俱列木齿……食,可给千家,诚济世之奇术也。”
由此可见,利用水磨制茶,自宋至元已有300多年历史,而且规模不小。
1774年,英国John Wadham发表制茶机器设计图案,以后各种制茶机器相继出现,于是逐渐趋向于动力代替人工。
1870年前,印度烘制红茶都用我国的手工方法。1870年后,应用机器制红茶,并改用室内萎凋和室内“发酵”的方法。这在制茶史上是一大进步。
19世纪末,日本茶业渐趋繁荣,重视机械制茶,发明了制绿茶的机器,与印度相颉颃。
而在这100年期间,我国茶业因为遭受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双重剥削,加之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内乱外患,所以不仅不能发展机械,甚至原有的手工制茶也日渐萎缩,几乎破产。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创造出来了许多新式制茶机器,茶叶生产获得迅速发展。
烘干机的发明
烘干机最先应用于红毛茶生产。茶叶烘干,虽有其特殊性,但是与其他商品的干燥原理是相同的。把咖啡烘干机略加改造,就能烘干茶叶。
1854年英国Charles Henry Olivier、1856年Benjamin Dickinson分别在英国设计、制造烘干机。1868年Dickinson又对自己创造的烘干机加以改造。这台烘干机把茶叶放入抽屉式的内盘上,用人工或牛力或机动开动风扇,送进热空气通过叶面而进行萎凋,燃料消耗少,且不占很大空间。
揉茶机的发明
制茶的特殊技术是揉捻工艺。改造一般的农产品加工机器不能适用于揉捻,因此使用揉茶机比烘茶机推迟10多年。
1867年,英国James C.Kinmond创造揉茶机,其构造是上下两木盘,在粗糙面上,钉白帆布,茶叶闭置盘内,直接夹在两叠盘中间揉捻。机器的动力,可用蓄力、人力或蒸汽。如一部机器装置两对盘,每日就可制茶750公斤,4对则加倍。
萎凋机的发明
1885年A.Bryans,1886年厄塞克斯、吉布斯,1888年戴维逊都创造了萎凋机。
1894年,戴维逊改良萎凋机的构造。1897年,鲁滨逊设计出利用热空气的人工萎凋装置。1900年,G.W.Sutton也创造出了萎凋机。
锅式杀青机的发明
1998年,原崎源作创造的节省人力的补火锅炒机,是在高边铁釜上面横贯一轴,轴上附炒手。由齿轮转动,使炒手往复摆动,完成杀青操作。
筛分机的发明
伦敦Atred Sarage最早创造茶叶筛分机。1854年首先造成茶叶和咖啡的筛分-切碎-拼堆合用机。
1859年,Edward Francis继Sarage之后也创造出茶叶专用的筛分机。1860年,Sarage改良其筛分机。
拣梗机和风选机的发明
1860年,Henxyde Mornay发表拣梗机的设计图案。1888年,杰克逊创造拣梗机。1920年,Myldleton创造茶梗抽出机。该机由两个叠置的长方形浅盘组成,形状像抖筛机,每盘放上一片有乳头状孔的金属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