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饮茶(下)科学饮用
不吃茶渣,不喝过度冲泡或存放过久的茶汤
1.不吃茶渣
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是有害的。由于这些元素的水溶性很小,所以绝大部分都残留在泡过的叶底中,如果吃掉这些泡过的茶叶(有些人有吃叶底的习惯),所有的重金属也就进入了人体。一些水溶性较
小的农药残留物的情况也是如此。对于粗老茶(如砖茶)的情况,由于这些茶叶中氟的含量过高,容易因氟摄入过量而造成氟中毒现象。对此,应适当减少砖茶熬煮时间,这样可以减少氟的浸出率。当然,选用原料嫩度较好的茶叶,则不会有氟摄入过量的问题。
2.不喝冲泡次数过多、存放过久的茶
这也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合理饮茶习惯。一杯茶经3次冲泡后,约有90%的可溶性成分已被浸出,以后再冲泡,进一步浸出有效成分已十分有限,而一些对品质不利或对健康不利的物质会浸出较多,这不利于身体健康。茶叶泡好后存放太久,一方面会产生微生物污染并大量繁殖微生物,在天气炎热的夏天尤其如此;另一方面,长时间的浸泡,会使茶叶中的茶多酚、芳香物质、维生素、蛋白质等物质氧化变质或变性。因此,茶叶以现泡现饮为好。
适合的饮茶温度
虽然现在饮茶方式已发展出多种,但大部分还是传统的开水泡饮方式。
用开水泡好茶水后,在什么温度下饮用为好?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但又常被人们所忽视。首先要避免烫饮,即不要在水温较高情况下边吹边饮。因为过高的水温不但烫伤口腔、咽喉及食道黏膜,长期的高温刺激还是口腔和食道肿瘤的一个诱因。其次对于冷饮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对老人及脾胃虚寒者,应当忌冷茶,因为茶叶本身性偏寒,加上冷饮其寒性得以加强,这对脾胃虚寒者会产生聚痰、伤脾胃等不良影响,对口腔、咽喉、肠等也会有副作用;对于阳气旺盛、脾胃强健的年轻人而言,在暑天以消暑降温为目的时,饮凉茶是可以的。
总之,在一般情况下提倡热饮或温饮,避免烫饮和冷饮。
适合的饮茶时间
饮茶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饮茶时间的掌握。饭后不宜马上饮茶,一般可把饮茶时间安排在饭后1小时左右;饭前半小时以内也不要饮茶,以免茶叶中的酚类化合物等与食物营养成分发生不良反应。临睡前也不宜喝茶,以免茶叶中的咖啡碱使人兴奋,同时摄入过多水分引起夜间多尿,从而影响睡眠。
何时饮茶也不可一概而论。一般来说,以解渴为目的的饮茶,渴了就饮,不必刻意。若在进食过多肥腻食物后马上饮茶也是可以的,因为这样可以促进脂肪排泄、解除酒毒、消除胀饱不适等。有口臭和爱吃辛辣食品的人,若在与人交谈前先喝一杯茶,可以减轻口臭。嗜烟的人,若能在抽烟同时喝茶,就可减轻尼古丁对人体的毒害。在看电视时也可饮茶,这样对消除电视荧屏辐射、保护视力有一定好处。脑力劳动者边工作边饮茶,可提神保健,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清晨起床洗漱后喝上一杯茶(不宜太浓),可以帮助洗涤肠胃, 对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适量饮茶
饮茶好处虽多,但也须适量。饮茶过度,特别是过量饮浓茶,对健康非常不利。因为茶中的生物碱将使中枢神经过于兴奋,心跳加快,增加心、肾负担,晚上还会影响睡眠;过高浓度的咖啡碱和多酚类等物质对肠胃产生强烈刺激, 会抑制胃液分泌,影响消化功能。
根据人体对茶叶中药效成分和营养成分的合理需求来判断,并考虑到人体对水分的需求,成年人每天饮茶的量以每天泡饮干茶5~15克为宜。这些茶的用水总量可控制在200~800毫升。这只是对普通人每天用茶总量的建
议,具体还须考虑人的年龄、饮茶习惯、所处生活环境和本人健康状况等因素。
特殊人群和特殊时期的饮茶
1.神经衰弱者
对神经衰弱患者来说,不要在临睡前饮茶,而早晨和上午适当喝点茶,既可以补充营养之不足,又可以帮助振奋精神。
2.脾胃虚寒者
脾胃虚寒者不要饮浓茶,尤其是不要饮绿茶。可以喝些性温的茶类,如红茶、普洱茶等。
3.肥胖症者
对于有肥胖症的人来说,饮各种茶都好。因为茶叶中咖啡碱、黄烷醇类、维生素类等化合物,能促进脂肪氧化,除去人体内多余的脂肪。
据实践经验,喝乌龙茶、沱茶、普洱茶、砖茶等,更有利于降脂减肥。
4.处于"三期"的妇女
处于"三期"(经期、孕期、产期)的妇女最好少饮茶,或只饮淡茶、脱咖啡因茶等。茶叶中的茶多酚对铁离子会产生络合作用,使铁离子失夫活性。这会使处干"三期"的妇女易引起贫血症。茶叶中含有的咖啡因对神经和心血管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这对处于"三期"的妇女本人身体的恢复以及对婴儿的生长都有不良影响。
5.儿童
小孩以防龋齿为目的的,可适当饮茶,但不要饮浓茶,也不要在晚上饮茶。饭后提倡用茶水漱口,这样对清洁口腔和防止龋齿有很好的效果。
用于漱口的茶水可浓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