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究竟付出了多少心血 才使得他的作品比御窑还珍贵?
说到唐英,只要你略懂陶艺,那么这个名字一定是如雷贯耳!
他便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最负盛名,也是颇有作为的景德镇“督陶官”
公元1728年,唐英接过传承之火,开启了鼎盛的御窑时代!
要知道唐英刚于陶务是外行
他只是会画画会设计而已并不清楚陶瓷的制作流程。做事牢靠的唐英,很快就展示出他的务实之风。对于年近半百的他要从头学起,小编心中也是暗生敬佩之情。是的,他足足闭门谢客三年,和工匠同吃同住,也挽起袖口裤腿,淘泥、揉泥、拉坯、捧坯,所以他很快就由一个外行变成一个内行!
从一无所知到得心应手,唐英真的付出很多
在唐英的一段自述中看到:
“抵九年辛亥,于物料火候生克变化之理,虽不敢谓全知,颇有得于抽添变通之道。向之唯诺于工匠意旨者,今可出其意旨唯诺夫工匠矣。因于泥土、釉料、坯胎、窑火诸务,研究探讨,往往得心应手。”
然而得心应手并不是终点,路程还是坎坷。推陈出新是每个时代都倡导的价值观,唐英在制瓷上的贡献也是如此:一是仿古超古,二是创新烧造。
雍正、乾隆皇帝对瓷器的鉴赏水准都非常高,对于前朝制作的精美瓷器的追慕。于是,复制宋代五大名窑就成了一项重要任务。其中,釉上彩、釉下彩、颜色釉均有新的突破。
△ 唐英 仿钧釉菱花式盆托 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
青丝染霜回故地,何劳镇民夹道迎
衰翁有负众家恩,关外孑身吾陶人
唐英在雍正、乾隆两朝是精美工艺的总导演,而对他个人而言,二十八年辞别家人、远离皇城故土,甚至再也没回过渖阳老家。
这些美轮美奂的物件,它们不过是雍正、乾隆的玩物,却是唐英的全部心力!
从传世作品来看,唐英烧制的瓷器,一般分为三类:一为供御用瓷器;二为唐英自用或馈赠亲友之作;三为唐英敬奉庙宇之供器。
无论哪类,不仅闪耀着高超技艺,还留存着唐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