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上的龙翔九天

明代瓷上的龙翔九天

明早期的永乐时的龙纹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矫健生动的。龙头呈长方形,非常注重龙头脸部的细节变化。眼睛大如铜铃,怒目圆瞪,给人一种雄壮凶猛的气势。龙的须发上扬,嘴巴较长,张嘴吐舌。龙身更加的饱满,龙鳞的立体感也非常强,龙纹的背鳍非常的整齐。

茶叶图片

龙肘变得非常的粗壮,跟洪武以及元朝非常的不一样,肘毛呈一种花状飘散。龙角不如元代时锋利,依然从后脑向后生长。五爪变成轮状,爪上的指甲像是一个弯钩。

宣德龙纹基本上传承于永乐,但较之永乐龙纹更加圆浑,给人的感觉变的更加的雄健。宣德时期的龙嘴开始微微上翘,胡须也开始上翻,身体更加的粗壮,宣德龙纹的肘毛绘画的更加写实,呈一种毛发状。鳞片刻画的也更加的细腻,鳞片层层叠压非常饱满。

茶叶图片

到了明代中期,龙纹的嘴已经开始闭起来,嘴边漏出一颗牙齿,成化、弘治、正德的龙纹都是这样。而且到了正德时期,龙纹更趋于衰弱。龙纹不再是写实状态,线条勾画缺乏力度,有的地方显得草率。

茶叶图片

龙纹往往穿行于花朵中,没有了早期龙纹的那种凶猛的气势。我们知道,画龙的关键在于龙的眼睛,而正德时期的龙纹眼睛就像带着一副眼镜,看着非常大善良。肘毛画的也像豆芽菜一样,从这些细微之处可以看出,明代中期龙纹绘画力度明显没有明代早期强。

茶叶图片

明代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龙纹一部分还是闭嘴露一颗牙齿,但大部分开始张嘴吐舌。龙的上颚较长,伸的非常的夸张。龙身变的更加细长,给人感觉像是蛇一样。背鳍明显的不规则,三角形大小不一,间距不等。龙爪虽然也呈轮状,但龙的指甲就像尖刺一样。

茶叶图片

明代晚期开始出现正面的龙纹,如果在瓷器上看到正面的龙纹,一般瓷器年代不早于嘉靖时期。

到了明代的最后一朝,龙纹绘画更加软弱无力,披头散发,老态龙钟,所以我们说崇祯的龙纹就像个老太婆龙。崇祯时期的龙纹开始出现蛇腹。龙鳞排列的不是很整齐,背鳍更像是一根根尖刺长在身上。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