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所谓斗茶,又称“斗茗”、“茗战”, 即角逐茶的优劣之意,它是古时文人间流行的一种“雅玩”,也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民间民俗之一。斗茶始于唐代,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都市开始比力新茶的优良次劣。明清之后,斗茶逐渐成为文人雅聚的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斗茶已经褪去了“争斗”的寄义,进而演酿成一种轻松的,爱茶之人“晒”茶、品茶的文化运茶艺表演动。
《红楼梦》第25回中,凤姐给宝钗、黛玉吃暹罗(今泰国一带)进贡来的茶,宝钗道:‘味倒轻,只是颜色不大好些。’第41回中,“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赏赞不绝。这些只是关于中国人饮茶的一些文化,细看起来,研究其中国清代茶文化,就能发明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有许多内涵的。
正式创建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4年)的茶马互市贸易,历经亲、元、明、清四朝,在我国茶史和茶业经济中占有春极其重要的职位。但近年来笔者在阅读有关茶马互市贸易方面的论述时.发明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将其笼统地斥之为“以制戎狄”、“以茶治边”,说成是“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另一种是罗列史料,就事论事。笔者以为这两种看法和倾向都是不可取的。
茶的起源,有传说,也有神话,传说当然比神话可靠,特别是记载在史书上的传说更为可靠。
文字记载表明,我们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然而,同任何物种的起源一样,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类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后,才为人们发现和利用。人类的用茶经验,也是经过代代相传,从局部地区慢慢扩大开来,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渐见诸文字记载。
周代,制茶如同中草药一样,晒干或阴干,与现在的白茶制法大致相同。东汉时,鲜叶捣碎制造饼茶。唐时,鲜叶先蒸后碎,制造团块茶;由于对制造技术掌握不同,茶色有绿有黄有黑。北宋时,发明蒸青散茶,保持茶的真味。南宋时,发明炒青散茶,进而发展到黄和黑的散茶。明时,发明红茶制法。清时,发明青茶制法。至此,绿、黄、黑、白、青、红六大茶类齐全。
我国由唐及清,现在初步确认的茶书为188种,其中完整的茶书为96种,辑佚28种,佚书书目64种。以朝代分,唐和五代为16种;宋元47种;明代79种;清代42种;另有明清间未定朝代4种。
茶叶制作方式与品饮方式是两者互相影响的,两者的不断变革与创新,共同促进了茶叶物质文化的发展。茶叶自远古时代被发现和开始以来,其主要利用方式从最初的鲜叶,发展到晒青做饼、蒸青制饼、饼散并用、炒青散茶以及六大茶类产生等阶段。
采用机器制茶,提高生产效率,以我国为最早,唐代已有制茶水车。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宋用臣管理汴河堤岸,就利用汴河水推动茶磨,制造团茶。
饮茶的作用在我国历史上约可分为五个发展时期:一、从神农时期到春秋前期,作为祭品;二、从春秋后期到两汉初期,作为菜食;三、从西汉初期到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四、从西汉后期到三国,成为宫廷高贵饮料;五、从西晋到隋朝,逐渐成为普通饮料;至唐宋遂为“人家一日不可无”了。这里的划分是指主要的作用而言。其实各个时期互相交错,不能机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