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渚紫笋
顾渚紫笋,因其鲜茶芽叶微紫、嫩叶背卷似笋壳而得名,是浙江长兴顾渚山一带的特产绿茶。陆羽在《茶经》中评其为“紫者上,笋者上”,誉为“茶中第一”,以芽细嫩、香高味醇著称。
发展历史
自唐代广德年间(763-764年)被陆羽推荐为贡茶,至明洪武八年(1375年)罢贡,连续进贡长达876年,是中国贡茶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贡茶。唐代贡茶分五等,首批“急程茶”需清明前抵长安祭祀宗庙,湖州刺史需亲督制茶,役工达三万余人。明末工艺失传,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生产,1982年获国家级名茶认证。
生长环境
顾渚山属低山丘陵(海拔100-500米),坡度平缓,植被丰富,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2%-7%),偏酸性土壤(pH 4.5-6.5)。小气候湿润,年均温15.6℃,降水充沛(1309毫米),云雾缭绕,适宜茶树积累养分。
产区
产区范围:浙江长兴县西南、西北低山高丘地区,涵盖顾渚山、桑孺坞、悬脚岭等。
核心产区:水口乡顾渚山(海拔355米),夹于悬臼岕、斫射岕之间,东临太湖,以黄泥沙土和香灰土为主,有机质含量最高。
等级
唐代分五等:
等级1:急程茶(首批清明祭祀用茶)
等级2-5:其余贡茶(限四月抵京)。
外形
条索形(干茶紧直如笋),兰花状(冲泡后叶底舒展)。
香气
兰花香,清香,嫩香。
滋味
鲜爽,鲜醇,甘醇,甘滑。
功效
提神益思,消除疲劳,抑制动脉硬化,抗氧化,助消化。
工艺
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
工艺特点:半炒烘结合,既保外形紧结完整,又留馥郁香气;炒制500克干茶需芽叶约3.6万个。
冲泡
玻璃杯或盖碗冲泡,水温95℃,茶水比1:50。首泡20-30秒出汤,后续递增5-10秒。
品饮
宜趁热品饮以感受兰香;避免久浸,防止涩味显。
推荐品牌
郑福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亲制,工艺严谨,品质稳定(如蒸青紫笋鲜爽清甜)。
大唐贡茶院:复原唐代饼茶工艺,兼具历史价值与文化特色。
顾渚问茶(杭州茶厂):原产地直供,性价比高,独立包装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