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桂
黄金桂属闽南乌龙茶,福建省安溪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黄旦(黄棪)品种鲜叶制成,因汤色金黄、具桂花香而得名,有“一早二奇”(萌芽早、上市早;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特征,被誉为“清明茶”“透天香”。
发展历史
起源有两种传说:
王淡传说(1860年):安溪虎邱镇美庄村林梓琴之妻王淡从娘家带回茶苗,培育后制茶汤色金黄、奇香似桂,因闽南语“王”谐音“黄”、“淡”谐音“棪”,得名“黄棪茶”。
魏珍传说(1850-1860年):安溪罗岩茶农魏珍发现奇异茶树,繁殖后制茶未揭盖即香溢满室,称“透天香”,依汤色命名“黄棪”。
1925年茶商林金泰运销东南亚,供不应求,改称“黄金桂”(寓意贵重如金)。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金杯奖”,1986年评为全国名茶。
生长环境
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18-20℃,年降水量1500-1800mm。核心产区海拔400-800米,红壤或黄壤,pH值4.5-6.5,富含有机质及硒、锌矿物质。云雾多、漫射光充足,利于香气物质积累。
产区
产区范围:福建省安溪县全境,主产虎邱镇、大坪乡、金谷镇、剑斗镇。
核心产区:虎邱镇罗岩村、美庄村(原灶坑角落),土壤硒含量高,传统工艺保留完整。
分类
特级:全芽或一芽一叶,松针形挺直,桂花香浓郁,滋味鲜爽。
一级:一芽一叶至二叶,条索匀整,香气清雅,滋味醇和。
二级:一芽二三叶,叶张稍粗,香气平和,滋味尚醇。
茶树
主栽品种为 黄旦(华茶5号),小乔木型,中叶类,早芽种。叶椭圆形薄软,叶色黄绿,萌芽率高,抗病虫强。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至二叶,忌紫芽、病虫叶。
等级
特级:条索紧细卷曲,色泽金黄油润,桂花香高长,汤色金黄明亮,滋味鲜爽回甘。
一级:条索较紧,色黄绿润,清香纯正,滋味醇厚。
二级:条索稍松,色深绿,香气平和,滋味纯正。
外形
细长尖梭形,松条形,匀整
香气
桂花香,栀子花香,梨香,透天香(高扬持久)
滋味
鲜爽,甘(甜味),醇厚,滑(顺滑感)
功效
消暑,清热,醒酒,消食,抗氧化
(注:茶多酚含量31.58%,儿茶素129.31mg/g,对比其他乌龙茶清除自由基能力更显著。)
工艺
晒青(轻晒失重5-7%)->凉青->摇青(轻摇保水)->炒青(高温短时)->揉捻(快速轻揉)->烘焙(低温慢烘)
工艺特点:轻晒轻摇减少红变,保水保青锁鲜;低温烘焙提香,塑“细长松条”外形。
冲泡
白瓷盖碗或紫砂壶,水温95-100℃。茶水比1:20-25(5g茶/100-125ml水)。首泡润茶5秒弃去;2-4泡即冲即出(10秒),5泡后每泡增5秒,可泡6-7次。
品饮
热饮闻盖香,感受“透天香”特征;避免空腹饮(易刺激胃黏膜);新茶火气重需陈放半月;密封避光防潮储藏,忌与异味物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