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按GB/T 1. 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
匣钵:窑具之一。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亦称匣子。
龙窑柴烧建盏工艺复杂,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当天气温、气压、湿度的不同,加柴部位的不同,使得在不同的窑位、窑温会不同,还原气氛不同,温度升降幅度不同,从而产生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特点。
如果说色彩诉诸的是感觉,线条诉诸的是心灵,那么宋代的瓷器,呈现的却是那一代人的情趣和境界。宋瓷追求的是简洁、婉约、清丽、内敛之美。柿红建盏便是极具宋代美学特征的,初看似粗,细赏极精,既无艳丽色彩,也不彩雕绘画,却给人以质朴的美感。
建盏釉面出现晶体,通常称之为铁系结晶釉,是建盏的独特工艺,在陶瓷工艺学上称建盏的釉为分相析晶釉。
建窑属于宋代名窑之一,宋代茶事兴盛,文化繁荣,极大地促进了建盏茶器的烧制发展。建盏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风格和浓厚的东方艺术神秘感。
建盏釉色的真正魅力在于虽属黑色而又比纯黑典雅,在黑釉中较为典型的有“鹧鸪斑”、“兔毫”、“油滴”和“曜变”等著名釉色,这些釉色一改黑釉的单调与乏味的视觉体验,在黑色釉面上呈现形态各异的肌理斑纹,使小小的盏有大大的意境,深邃而又神秘。这些肌理斑纹并非人工干预而成,而是不同成分、不同配方的釉水,通过窑炉内火焰的力量,在窑内自然窑变,幻化成形态各异的自然花纹。
近几年,建盏“釉泪”备受诸多盏友青睐,釉珠似滴而不落,它的存在可谓建盏造型上的一大特色,不仅展现了釉水流动与个性之美,亦极其考验匠人们的烧制工艺。
中国瓷器满目琳琅,其窑口林林,釉色品种更是百花齐放。虽说黑釉瓷器是中国古代瓷器常见的釉色瓷,但宋以前却一直处于默默无闻之态。
宋代流行点茶,因点茶追求击打茶汤形成的泡沫越白越好,黑白对比才鲜明,催生黑釉茶碗在两宋的崛起。而建盏因纯黑的底色与自然形成美观的铁系结晶斑纹,成为宋代第一茶器,被学术界誉为黑釉瓷技艺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