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的“釉泪”是审美加分项吗?

建盏的“釉泪”是审美加分项吗?

近几年,建盏“釉泪”备受诸多盏友青睐,釉珠似滴而不落,它的存在可谓建盏造型上的一大特色,不仅展现了釉水流动与个性之美,亦极其考验匠人们的烧制工艺。

今日笔者与各盏友简单欣赏建盏的釉泪之美。

什么是釉泪?釉泪形成的原理

釉泪,是建盏自然形成的流釉、挂釉现象,也叫“釉滴珠”,“釉泪”是建盏的“意外艺术”。釉泪的形成原理主要由釉的性质、建盏的工艺特点决定。

茶叶图片

首先,建盏所施的釉是铁系析晶釉,在1250℃左右高温下,流动性很大,影响着建盏的品相、成品率等。

其次,建盏工艺特点是施厚釉、施釉水及“止釉线处”、仰烧(口沿朝上烧);

茶叶图片

以上条件使得肥润的釉水在高温中必然向下流动,于底部聚积;

建盏釉层的流动性大,使得建盏易于粘窑;同时,也使得建盏斑纹具有自然动态之美。

此时,有些时候釉水在高温烧制过程,依旧止于止釉线处,有些时候,釉水超越止釉线处继续往下滴,釉珠便形成了。

好看的釉泪有哪些特征?

建盏的釉泪是建盏釉水厚度“恰到好处”的意味收获,只有“刚刚好、掌控一定程度”的施釉程度,才有可能自然形成美观的釉泪。那么好看的釉泪有哪些共性呢?

茶叶图片

①自然形成的动态之美,釉泪周围可明显看到流动曲线

②釉泪饱满、圆润,完整性,越圆润越具观赏性

③釉泪数量不一、随机、自然,有的呈对称、有的对称。

④似滴非滴,非常灵动,没有瑕疵、粘窑

⑤釉泪形状千变万化、水滴状、珍珠状……

⑥好看的釉泪,不会破坏原有建盏的美感,会将建盏的器型、釉色衬托得更加灵动

当然,建盏会出现很多底部流釉、积釉不均,反而影响了美感。

茶叶图片

建盏对于窑内温度十分严格,影响釉泪的美观程度不仅是厚的薄厚、温度也相关。

窑内温度稍低,则釉水不流或流动缓慢,会造成堆釉或过度露胎的现象,不仅影响建盏的美观,更容易导致局部变形。

茶叶图片

控制釉水的流动,使之形成恰好垂釉欲滴,需要多个因素的配合。

建盏釉泪的存在是一种美感的体现,也是一种工艺的体现,凝珠成泪,令建盏静中有动,露胎流釉之美别有风情,令人赞叹。

古今建窑建盏的釉泪之美
茶叶图片

该只盏原先盏底是有完整的釉泪,但因为不好收藏与展示,收藏单位将其修平了,从流釉处便可见到建盏釉水的肥厚

茶叶图片

完整的釉泪圆润莹亮,积釉处还有几个半成型的釉泪,连绵起伏,动静相宜

茶叶图片

此盏底部可见并排挂泪四颗。排布有序,珠连成瀑,节节登高,非常特别;

泪珠流态鲜明,有如洪波涌起,又似层层叠浪。

观之整盏动静皆宜,灵气逼人。

茶叶图片

另有3~4处半釉泪,稀松挂壁,舒展自然,莹润光泽。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此盏底部左边一明显釉泪,釉泪处便可观赏到兔毫斑纹随釉泪流态变幻,更添其动态之美。

茶叶图片

此盏釉泪下落,欲滴为滴,其态垂然,似千斤一坠,举重若轻,釉泪小巧而不失其重。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此盏釉泪两颗,其一较小,釉泪垂流痕迹明显

现代建盏欣赏
茶叶图片茶叶图片

此盏底部自然形成三颗釉泪,呈三角分布,釉滴垂如柱

茶叶图片

此盏红褐釉泪三颗,不规则滴垂而下,悬挂圈足处,高低层次分明,构成一方立体空间,十分有空间感,精巧而体积始中

茶叶图片

此盏釉泪两颗,顺势而为、硕大饱满,生气盎然白玉不雕,美珠不文。建盏釉泪的存在,是随机的、天然的,自然而然火与土的高歌。笔者以为好看的釉泪,是建盏审美的加分项。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欢迎交流。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