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建盏器型科普
熟知建盏的朋友们都知道,建盏不仅釉色丰富、花色千变万化,器型也是变化多端。建盏的器型主要分四种,束口、敛口、敞口和撇口,每类器型还有大、中、小之分,并且特征都非常鲜明,从这几种器型入手做一个简单科普。
束口篇
束口盏是建盏最主流的器型,最直观的判别方法是,在束口盏盏口以下约1CM的地方有一圈内陷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传世的四件曜变天目都是束口盏。
宋代斗茶用的就是束口盏,12.5公分的束口盏为标准的斗茶器。从目前出土和传世建盏来看,也是束口盏的数量最多。
敛口篇
敛口盏整体外形和束口较为接近,容易弄混,但也很容易区分,敛口盏在盏口下沿处没有凹槽,
内折凹槽俗称注水线,而是快到盏口位置的时候,开始往内微微收敛,整体造型呈丰满。
市面上常见的有禅杯,般若杯、鸡蛋杯等。
敞口篇
敞口盏和撇口盏一样,盏口向外撇,区别在于敞口盏的腹部较短,且没有弧度为直线,或者弧度非常之小,敞口盏也就是俗称的“斗笠盏”,很多人会将撇口盏误认为是“斗笠盏”,这是不对的。
撇口篇
撇口盏盏口向外撇,且带有弧度,口略往外撇,腹微敛,滚圆圈足。胎薄,胎质细润,形状最实用,所以也是最常见的,
盏腹的线条和盏口是否向外延伸是区分敞口盏和撇口盏的关键所在。
撇口盏比较具有观赏性。
聚香和聚味的程度高,总体感比较自然和真实。
以上便为四种常见建盏器型,当然建盏器型不仅仅只有四种,通过柴烧的手工制品,旺旺型轮廓不尽相同,但这恰是它浑然天成的美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