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仕女画,或称“美人画”,画家在画中对“美”进行定义和寄托,在画中塑造心仪的“美”。若要讨论起美人图来,中国历代绘画作品中不乏经典,如唐代周昉的《挥扇仕女图》,明代唐寅的《吹箫图》《画班姬团扇图》,清代焦秉贞、冷枚的仕女图册等等。
萱草纹在我们现代社会好像比较少见了,但在古代民间,萱草纹却是一个非常常见并被人喜爱的一种吉祥纹案。它的形象会随机出现在各种瓷器上各种服饰上还有各种诗词中。
明早期的永乐时的龙纹给人的感觉是非常的矫健生动的。龙头呈长方形,非常注重龙头脸部的细节变化。眼睛大如铜铃,怒目圆瞪,给人一种雄壮凶猛的气势。龙的须发上扬,嘴巴较长,张嘴吐舌。龙身更加的饱满,龙鳞的立体感也非常强,龙纹的背鳍非常的整齐。
中国陶瓷上出现绘有人物题材的图案,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闻名遐迩的“舞蹈纹彩陶盆”就是在青海大同县孙家寨出土的,它刻画的是一群少女手拉手跳舞的场景。唐朝长沙窗釉下彩的开创,开辟了用绘画技巧去美化瓷器的新技法,出现了如竹林七贤为装饰主体的人物图案。唐代的青花瓷开辟了釉下彩的先河经过发展演变,至元代开始得到巨大发展。元代是陶瓷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菊为花中君子,自古尤受国人爱重,画家以菊花为题材的画作也有很多,所以历朝历代也留下了不少以菊花装饰陶瓷的名品佳作,其中以釉下青花菊花纹最为雅致,流传度也最广,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一下吧。
“仕女”一词代表我国古代美丽聪慧的女子,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些美丽聪慧的女子是世间尤物,为众人所爱,这正是中国仕女画经久不衰的原因。
在明代之前,瓷器上的动物纹饰非常单一,多为龙凤麒麟之类神兽,直到明朝中后期才有了鸡缸杯这样描绘普通动物的作品产生。
观莲太液泛兰桡,
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古代又称芙蕖、芙蓉。《尔雅·释草》“荷,芙蕖……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疏“芙蕖其总名也,别名芙蓉;江东呼荷;菡萏,莲华也。”千百年来,莲以它美丽的花形,芬芳的气质,不染纤尘的高洁品德深受世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