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茶

径山茶

径山茶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特产,属绿茶类名茶,因产地径山而得名。品质以“崇尚自然,追求绿翠,讲究真色、真香、真味”著称,具有纤秀绿翠、清香甘醇的特征。

发展历史

始于唐代(742年),闻名于宋代。唐代法钦禅师植茶供佛,茶圣陆羽隐居径山著《茶经》。宋代“径山茶宴”传入日本,演变为日本茶道之源。清代后衰落,1978年恢复生产,现为浙江省十大名茶之一。

生长环境

主产区位于天目山东北峰,海拔560米以上,常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年均降水量超1400毫米。土壤为酸性红壤或黄壤,pH值4.5-6.0,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丰富,竹木共生生态优良。

产区

产区范围:以东北天目山脉及东、南、中、北苕溪流域为限,涵盖杭州市余杭区径山、余杭、闲林、中泰等镇乡,临安市横板、高虹等镇乡。

核心产区:径山镇径山村,尤以凌霄峰和四壁坞品质最佳。

分类

卷曲形毛峰绿茶:传统代表,外形细紧卷曲,显毫绿翠,占主导地位。

红茶:发酵茶类,滋味醇厚,近年发展品种。

抹茶:粉末状,用于茶道,源自碾茶工艺。

碾茶:蒸青茶类,经覆下栽培后蒸汽杀青,作为抹茶原料。

茶树

专用品种:径山1号、径山2号(农业农村部登记品种,香气稳定、绒毛显著,产量增20%-30%)。

适制品种:龙井43、浙农113、鸠坑群体种等,适应径山气候与工艺。

等级

特级一等:一芽一叶初展,芽长2-2.5厘米,外形细紧匀整绿润,汤色嫩绿莹亮。

特级二等:一芽一叶,芽叶匀齐,品质略低于一等。

特级三等:一芽二叶初展,叶质柔软。

一级:一芽一、二叶初展为主,芽叶长度2.5-3厘米。

二级:一芽一、二叶,叶长于芽,长度3-3.5厘米。

三级:叶长于芽,鲜叶新鲜无病叶。

外形

卷曲形,显毫,色泽绿翠。

茶叶图片
香气

嫩香,板栗香,兰花香。

滋味

鲜爽,甘醇,回甘。

功效

清热,消暑,提神醒脑,提高免疫力,促进消化。

工艺

摊放→杀青→理条→揉捻→毛火→足火。

工艺特点:鲜叶摊放6-12小时;高温杀青(150-170℃);理条整形(80-90℃);轻揉捻保芽叶完整;炭火文火慢烘发展茶香。

冲泡

采用上投法(先注水后投茶)、中投法(注水1/3后投茶)、下投法(先投茶后注水)。水温80-85℃,玻璃杯冲泡,茶水比1:50。特级茶宜上投法,观察茶叶沉浮舒展。

品饮

茶汤嫩绿明亮,叶底细嫩成朵;首泡清淡,二泡浓郁,三泡醇和;避免空腹饮用以防刺激肠胃;可多次冲泡,回味持久。

本文由茶玩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及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