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型械斗 让这种青料名流千古
回青
来自西域或新疆
“事物绀珠”中说:“回青者,出国外。正德年间,大王当镇云南得之。以炼石为宝,其价初倍黄金。已知可烧窑器,用之果佳。”
天工开物说:“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头青。”
正德晚期回青料是偶得之物
十分稀有,价比黄金
因此,在嘉靖早期,官窑青花仍大量使用平等青。嘉靖十六年(1537年)发生的一场意外事件改变了这一状况。这一年,浮梁与乐平两县民众发生了大规模械斗,
《明实录》记载:“江西乐平县民,尝佣工于浮梁,岁饥难食。浮梁民负其佣值,尽谴逐之。逐行劫夺,二县凶民遂各集党千余人,互相格杀。”
又据嘉靖年间《江西大志·陶书》说:
旧陂塘青产于本府乐平一方
嘉靖中,乐平格杀,遂塞
这一事件使得嘉靖官窑只能主要使用石子青,而石子青过于灰暗,又迫使嘉靖官窑改用回青绘制青花瓷。
嘉靖帝崇尚道教,而回青料与国产石子青配比合适时所绘青花色泽艳丽,呈紫蓝色,正符合“紫气东来”的美好寓意,因此,回青料所绘青花瓷令人倍感吉祥,也获得了嘉靖帝的认同。
以使用“回青”青料为标志的明代嘉靖青花,是明代青花瓷器史上又一个突出的阶段,嘉靖青花并不是全部使用回青着色,而是以回青和石子青配合使用,从而使嘉靖青花的色泽,既不同于此前成化瓷器浅淡的色泽,也不同于正德瓷器黑灰的色泽,呈现出一种在蓝中微泛红紫的浓重而鲜艳的色调,特别是成功掌握了恰当配料比例的嘉靖官窑青花,
胎质细洁,釉面光亮
色泽更加“幽青可爱”
嘉靖成熟期之后青花发色浓翠、蓝中泛紫、艳丽而浓烈,是嘉靖青花最上等的颜色。隆庆青花以回青料为主。这时期的青料选料精细,煅烧技术纯熟,在同样使用回青的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中,隆庆朝的青花发色蓝中泛紫,浓重鲜艳,纯正稳定,回青料已被运用的炉火纯青。万历早期仍然使用回青青料,发色浓重艳丽,蓝中泛紫。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回青料用竭,
开始使用浙江产的浙料,回青的才得以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