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分水为什么被称为神技?
青花分水
其中,分水--也叫“分水皴”法
业界的说法是出现于清代康熙朝,实际上在元代和明末青花瓷上我们都能看到娴熟的分水画法,只是这种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了康熙朝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
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就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
由于青花浓淡的不同
形成了色彩上的不同感受
在同一笔中也能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这种青花分水描绘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
“分水”是青花纹饰的一种技法,下面介绍两种分水方式:
壹
根据画面的需要将青花料调配出多种浓淡不同的料水,在坯胎上直接作画,就出现浓淡不同的色调,就叫“平水”;
贰
同一笔分出不同的浓淡笔韵,通过笔在坯上停留时间长短来表现浓淡,时间长积料多就显深色,反之成浅色,这种青花分水描绘技法层次丰富,立体感强,被称为“阴阳水”。
景德镇青花分水的几个特技:
青花分水时一般笔尖不能触到坯体,是通过水连接笔与坯。
青花分水浓淡主要取决于青花料通过水在坯体上沉积的厚薄来表现的,越厚越浓。
青花料是深灰色的,只有用烈火烧成瓷器后才能变蓝,所以分水的浓淡控制靠经验与感觉,没有几年的经验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五十年代,景德镇市青花大师王步先生,在深厚传统基础上,借鉴水墨画特点,在青花装饰上创始新的艺术表现手法,他所应用分水的技法也是变化莫测,他不仅在分水笔上掌握的相当成功,而且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做到“物为我用”产生丰富的艺术效果
如利用甘油,覆盖装饰部位,利用坯体吸水相当慢的特点,在装饰部位均匀施上一层博薄的稀甘油,把小匙勺适量的料水,放于该部位上,若要平水,则均匀转动,要浓淡变化,则把这部位多侧于一边,低者自然浓,这与以笔分水效果又不一样,显得更加润泽。王步先生许多瓜果蔬菜小写意,多分以淡水,在转折间点缀一两点最浓的色块,使整个作品显得俏拨、清新、明快,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陶瓷艺术就象自然界里烂漫的山花,自然、纯朴,散发出泥土的芳香。瓷艺家凭着深厚的艺术修养,吸取民间艺术自然,洒脱之美,加以艺术处理手法,又别具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