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分水
青花瓷是一种以天然钴土矿为呈色剂,在白釉坯胎上用毛笔描绘图案花纹,罩透明釉后,入窑一次高温烧成的釉下彩瓷。
朱瞻基生于洪武31年
巩义窑,古代巩义地区窑口总称
回青
在之前的推送中,壹瓷君跟大家聊过中华瓷史上的“空白期”。其实瓷史上还有另一时期,也同样特殊,那就是备受藏家追捧的“转变期”。
景德镇瓷圈有句俗话说,“若要赶,做渣胎碗”。所谓的“渣胎碗”,又称“灰可器”,是景德镇瓷业的专业术语。由于柴窑烧制很难达到1300度以上高温,而器物越大,需要烧熟的时间越长,青花瓷则需要最好的窑位。
众所周知,青花瓷为元代景德镇首创。自元代起,景德镇官窑盛产各式各样精美的青花瓷,然而各地也兴起不少模仿官窑的民窑青花,其中尤以德化青花为代表。
我们总是见到在青花瓷光洁的白釉上,有用“钴”料描绘的蓝色图案,但是将两种颜色反过来的青花瓷,你可曾见过吗?
中国陶瓷上出现绘有人物题材的图案,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闻名遐迩的“舞蹈纹彩陶盆”就是在青海大同县孙家寨出土的,它刻画的是一群少女手拉手跳舞的场景。唐朝长沙窗釉下彩的开创,开辟了用绘画技巧去美化瓷器的新技法,出现了如竹林七贤为装饰主体的人物图案。唐代的青花瓷开辟了釉下彩的先河经过发展演变,至元代开始得到巨大发展。元代是陶瓷发展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