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银球茶属绿茶类,贵州省雷山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认证)。核心特征为“球形外观(直径18-20毫米,重2.5克),色泽银灰墨绿,汤色黄绿明亮,栗香浓郁持久,滋味鲜醇回甘”。产自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300-1600米的高山茶园,茶叶含硒量高达2.00-2.02微克/克(普通绿茶15倍),年产量约200吨(2024年数据),2024年获“中国好绿茶大会金奖茶王”称号。
水城春茶属绿茶类,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认证)。核心特征为“栗香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嫩绿匀亮”。产自海拔1200-2200米的高原山地,依托“高海拔、低纬度、寡日照、多云雾”的独特气候,茶叶富含有机硒(含量为普通绿茶5.5倍以上)及多种微量元素。年开采时间比贵州主产区早10-15天,比江浙早10-25天,被誉为“贵州早春茶第一采”。2025年全区茶园面积10.02万亩,年产干茶200吨,综合产值超2亿元。
开阳富硒茶属绿茶类,贵州省开阳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认证)。核心特征为“外形匀齐,色泽绿润,香气纯正,滋味鲜醇”。历史可追溯至清代乾隆年间,曾作为皇家贡茶,乾隆赞其“南方茶叶甲天下,开州茶叶甲南方”,故得名“南贡茶”。开阳县土壤75%以上富含硒元素(平均含硒量3.24mg/kg,为全国平均水平8-10倍),茶叶含硒量0.25-4.00mg/kg,是普通绿茶5.5倍以上。2025年茶园面积达17.3万亩,年产干茶5500吨,综合产值15.8亿元。
金沙贡茶属绿茶类,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4年认证)。核心特征为“形似鱼钩,绿润披毫;栗香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回甘”。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赐名“夜郎茶”,清池镇现存千年古茶树40余株。2025年全县茶园面积30万亩,年产干茶超7000吨,综合产值16.5亿元,是“中国贡茶之乡”和“中国茶业百强县”。
八步紫茶属特种变异茶类,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特产,以叶色紫红、花青素含量高(≥85mg/100g)为标志性特征。核心产区位于大桂山山脉海拔500-800米地带,年产量约120吨(2025年数据)。经萎凋、摇青、烘焙等工艺制成红茶与绿茶两类,茶汤紫红透亮带金圈,具独特"紫娟"花香,2024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龙脊红茶属全发酵红茶类,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特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认证)。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结纤细、色泽乌褐油润;汤色橙黄透亮;香气馥郁带山野花果香;滋味浓厚鲜爽,回甘持久”。产自龙脊梯田800米以上高山云雾带,茶树龄多超50年,部分古树达百年以上,年产量约3000吨(2014年数据),是“龙脊四宝”之一,清代乾隆年间列为贡茶,载入《中国茶学辞典》。
龙脊绿茶属烘青绿茶类,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特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5年认证)。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结翠绿披毫、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鲜爽回甘”,产自龙脊梯田800米以上高山云雾带,无工业污染,年产量约3000吨(2014年数据)。作为“龙脊四宝”之一,兼具饮用价值与文化价值,清代乾隆年间列为贡品,载入《中国茶学辞典》。
桂林毛尖属烘青绿茶类,广西桂林市特产,20世纪80年代初由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创制成功。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细匀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鲜爽,回甘明显”。原产于桂林尧山明代靖江王墓群风景区,是富硒茶(含硒量0.146微克/克,为普通绿茶7倍),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89年)及泰国曼谷国际展览会金奖(1993年)。
昭平绿茶属烘炒结合型绿茶,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13年认证)。核心特征为“外形翠绿披毫、汤色碧绿明亮、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以“三绿四美”(外形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茶形美、茶汤美、茶香美、茶味美)著称。2025年全县茶园面积26万亩,年产干茶2.09万吨,综合产值超24亿元,是中国有机茶之乡、全国绿茶重点产区,被誉为“中国大陆第一早春茶”(比江浙茶区早采30天)。
六龙绿茶属烘炒结合型绿茶,广西南丹县特产,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2年认证)。核心特征为“条索紧结、色泽翠绿披毫;汤色碧绿明亮;香气鲜嫩馥郁;滋味鲜爽回甘”。主产于六寨镇龙马群山海拔800-1000米云雾带,茶树龄多在30年以上,年产量约2250吨(2025年数据),以“六龙白毫”“六龙翠片”为代表,获国际茶博会金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