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纹饰代表着盛世中华
在之前釉上系栏目中,我们聊到了“八宝纹”与“八仙纹”,今天在我们来聊聊八系列的另一种纹饰,就是“八蛮进宝纹”。
八蛮进宝和八仙过海虽然都是八个人,但是人物形象要较大区别,八个人物,都是少数民族装扮。有的赶着香车宝马,有的捧着金银玉石。“蛮”是古代对南方民族的统称,意即各少数民族在高压或怀柔政策下,向朝廷进贡、俯首称臣,一般叫“八蛮进宝”,也称作“八骑进宝”。
八蛮进宝纹自唐朝起广为流行,常用来比喻国力强盛,万国来朝,至明清而不衰。据《周礼尔雅释地疏》中记载:八蛮是古代我国疆域以南的八个国家,即:“天竺、咳首、焦侥、穿胸、踵、儋耳、狗帜、旁眷”。自隋唐以来,胡人在汉地的商业活动就已经非常繁盛,故胡人献宝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清朝早期,满人所建立的政权已经逐步稳定,社会发展进入空前繁盛的阶段,政治统一,国力强大,文化融合,周边各国均对中华心存向往。与隋唐时期不同的是,清早期的中外“交流”往往以中华文化为中心,对外显出居高临下的态势,故此时表现胡人的作品往往为“进贡”、“朝拜”等主题,以突显四夷宾服万国来朝的太平吉兆。
瓷器上的绘画往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八蛮进宝”的画意也有其历史依据。清王朝建立初年,统治者即开始东征西讨。从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就开始南征北战使中国版图西到巴尔喀什湖、帕米尔高原;北到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东到东海包括台湾;南到南海诸岛;西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拉达克。
后来虽然又有边疆叛军造反但无一成功,均被清朝政府镇压了下去,随后到了康乾盛世,可谓万国来朝,中国又一次达到了一个发展的顶峰时代,于是八蛮进宝纹又多见于清朝瓷器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