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中国茶有千万种,对茶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但目前通行的一种分类法来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由陈椽教授依据茶叶加工工艺的不同将茶叶分为六大茶类,分别命名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乌龙茶)、红茶、黑茶。
碧螺春属绿茶类,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主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其以“形美(卷曲如螺)、色艳(银绿隐翠)、香浓(花果香馥郁)、味醇(鲜爽回甘)”四绝闻名,被誉为“茶中仙子”。
西湖龙井是按照传统工艺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加工而成,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的扁形绿茶。
李联标,茶学家、茶树栽培专家,茶叶科学研究先驱之一。在国内他首先发现野生乔木型大茶树,对研究茶树起源与原产地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研究旧茶园改造、新茶园养成技术、探索茶树高产优质规律和茶树品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民国9年(1920年)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毕业。毕业后公费留学日本,攻研制茶技术。民国12年学成归国,任教于湖南安化茶叶讲习所。后调上海、武汉、青岛等地商品检验局任技正,负责茶叶出口质量的检验。民国24年,到江西省修水县和婺源县创办茶叶改良场,并兼任主任。民国29年创建江西省婺源茶叶职业学校任校长。1949年后,赴汉口筹建中国茶业公司中南区公司及所属各省公司。之后调北京中国茶业公司任茶叶产制处处长、农产品采购部茶叶局技术室主任、商业部茶叶局处长、中国茶叶土产进出口总公司总技师等职。
蒋芸生,茶学家、园艺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茶学奠基人之一。为筹建浙江省茶叶学会、中国茶叶学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培养茶学人才作出了贡献。在茶树栽培与育种研究、柑橘栽培、植物生理以及植物分类学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所著《植物生理学》为中国高等农业院校主要教材之一。
冯绍裘是机制茶之父、滇红创始人,被称为中国著名的红茶专家。他一生潜心茶叶研究和生产,改写了戴维斯描述的云南茶叶历史。他寻得中国红茶宝地,创制出世界一流红茶,并且开启了中国红茶新纪元,为我国培养出大批的茶叶专家。
胡浩川,茶学家、制茶专家,中国现代茶业奠基人之一。参与筹建祁门茶叶改良场并任场长,致力于红茶品质的提高,促进“祁红”进入国际市场;与吴觉农合著了《中国茶业复兴计划》。曾任重庆复旦大学茶叶系教授和系主任,培养了首批茶学高级技术人才。
张天福(1910年8月18日—2017年6月4日),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学院。
王泽农,(1907— 1999),出生于安徽省婺源县,茶学家、茶学教育家、茶叶生化专家。参加筹创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茶叶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茶学科技人才。是我国茶叶生物化学的创始人。主编了《茶叶生化原理》、《中国农百科全书.茶业卷》。